第49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了保住面子,他命年老的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可是这个时候,吕宋的许柴佬已经回了福建老家,旧港的军队撤离以后,南洋各国也都不再搭理大明。

  整个大明在南洋的势力版图,因为放弃交趾,导致了全面破裂。

  也因为这个原因,后世的皇帝们对南洋都失去了兴趣,总觉得吃力不讨好。

  更主要的是土木堡之变导致了战略中心北移,大明由此成为了一个大陆国家。

  朱瞻基虽然不知道这些,他也不认为自己是个才华超人之辈,但是他很清楚,有着先知的身份,他能把一把臭牌打成好牌,最起码,拿着一副好牌,他不会打臭。

  二月初六,船队借着来自北方的信风风势,抵达了吕宋岛的北部,这里的景色已经与大明有了显著的区别,许多从来没有来过南国的士兵们都一个个好奇地看着东边的陆地。

  船队沿着吕宋岛的西侧航行,距离大陆并不远,能够清楚地看到大陆的轮廓。

  舰队里些吨位更小的船,他们距离大陆更近,偶尔遇到大的村落,还会派出平底船上岸去探听情况。

  出使的舰队里不缺少通事,许多福建在南洋打拼的人,也会当地的土话。在南洋地区,语言问题并不是障碍。

  吕宋岛北部的人口众多的伊洛克人,大部分部落都成为了华人的盟友,将许柴佬奉为首领。

  许柴佬教会了他们种植水稻,甚至还包括了种植棉花,解决了他们一直以来的粮食短缺和布料短缺问题。

  面对中南部的他加禄人,许柴佬积极参与他们与人口最多的米沙鄢人之间的民族和领土矛盾,积极调停他们之间的纠纷。

  吕宋南部的各岛,几乎都是苏禄国的地盘,被三王统治。他们曾经冒犯过郑和的舰队,在知道大明帝国的威势之后,都臣服在了大明帝国的脚下,甘愿成为大明的附庸。

  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也认同许柴佬在吕宋的统治地位,并且将许柴佬当做了他们与大明之间沟通的桥梁。

  所以许柴佬虽然在吕宋能够控制的人口并不多,但是他在吕宋的统治地位,目前却非常稳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