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唯一不同的是,酒楼里面都是四面环绕,而会议大厅则是扇形,并且专门修建了回音壁,扩大声音。

  金阔这次担负的任务就是代表朱瞻基慰问各界商人,并且向他们推广银行。

  待得酒足饭饱,与众商户就这次内监欠款,海关调税,银行贷款等业务详细解释了一番。

  他才走上了一层的舞台,一个小太监用铜盆端上了一盆清水,他洗了洗手,才拿出了一卷明黄的绸质卷轴。

  这卷轴与圣旨款式一样,却没有圣旨的花色,颜色单调。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圣旨,也不是诏书,而是太孙令。

  秦始皇以前,凡上级对下级发的命令文告都可以称为“诏书”。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

  他规定只有皇帝文告才能称为“诏书”。除“诏书”外,还有“制书”,两者区别是“命为制,令为诏”,涉及重大的制度方面的皇帝文告叫做“制书”,也叫“命”。“诏书”是皇帝所发布的对于某个具体的人和事的命令,所以说“令为诏”。

  “制曰”是有关重要制度方面的皇帝文告,“诏曰”是皇帝对具体人具体事件发布的命令。

  而圣旨不过是民间的通俗说法。

  在明代以前,皇帝的诏书,制书其实都没有严格的格式。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的时候,说: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然后在圣旨上面正式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说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