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现在的水泥,耗费最大的就是研磨的人工。但是大明的人力,不能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少也是想要多少有多少。

  一直到要离开的时候,朱瞻基才突然想起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他跟李亮交待道:“回宫之后你去内监巾帽局,让他们用双层棉布做两千套口罩送过来。此地工匠,一人发两副口罩,防止灰尘入肺,造成肺疾。”

  水泥的污染可谓是最大的,现在也没有后世的吸尘设备,而且完全依靠人工研磨,朱瞻基怀疑,如果不戴口罩,这些工匠们恐怕过不了几年,一个个都不行了。

  在后世还能洗个肺什么的,在这个时代得了尘肺病,矽肺病,只能等死了。

  而就在水泥这边获得成功的同时,第一架大型水车也正式在夹江岸边落水。

  这架水车虽然依旧采用木质结构,但是中间的主轴却是采用刚从西南运回来的铁木,并且在铁木的两端,用上了轴承。

  有了轴承的顺滑力量,水车的功率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马致才这段时间就一直留在夹江边,每天和工部的一大批人,都在试验各种连动装置。

  在朱瞻基的要求下,水车要有推磨,锻打,永动的作用,这不同的作用,就需要不同的连动装置。

  推磨需要的功率还不算大,但是机床和锻打设备,当然是功率越大越好。

  特别是朱瞻基既想直接钻枪管,还想要直接弄出水力锻压机来造金币和银币,这需要的功率自然是难倒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们。

  因为水泥的研制成功,朱瞻基也一声令下,就暂时中止了夹江两岸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待着孔诚这边弄出作用更明显的水泥。

  用水泥来在水边修建码头,当然要比采石头来修建码头和安装水车以及厂房的作用更好。

  在夹江对岸的江心岛上,原本也在建设一座水师的军营,现在也被停工了。

  这一卫水师当然是为了保护整个工业区的,以后这里将会是大明各种技术最先进,最集中的地区,一些保密和安全措施当然要考虑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