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宫内,谨身殿。朱棣看了一遍内监递交上来的太孙言谈记录,他对朱瞻基天天口中吐出的新名词已经免疫了,许多词语虽然新鲜,但是在词义表达上,却很贴切。

  而朱瞻基想要抬举其他学科的发展,对朱棣来说,也是乐见其成的。

  不过在表面上,他还是要做一下态度。“这个小猴子,无法无天了。尚未亲政就要立法,保护穷人财产,那些穷人哪有什么财产!”

  胡广,杨士奇他们这些内阁成员却知道朱棣的话不能顺着听。穷人没有财产,就不保护了吗?当然不是!

  穷人没钱,这是朝廷的耻辱啊!

  而且他们这些人都很清楚每一朝代更迭的原因,这些是他们需要专门研究的历史问题。

  土地兼并的问题他们真的就不知道吗?当然不是!

  但是每个朝代,发展到最后,既得利益者就是他们这些人,他们就怎么肯说这是自己的问题呢?

  对于这个财产保护法,在大明初步稳定的阶段,在文人阶级,地主阶级还没有发展起来的阶段,实施的难度其实并不大,关键就是看他们愿不愿意做了。

  更重要的是,朱棣到底愿意拿出多大的狠心来做。如今的士人阶级还未膨胀,地主阶级也没有发展起来,更重要的是,天下初定,人少地多,如今的土地兼并,财富兼并问题还不严重。

  杨士奇就是文臣中出身最为贫穷的一个,他幼时丧父,母亲改嫁。继父待他甚好,却因得罪权贵被判陕西戍边,家破人亡。

  他对权贵阶层,地主阶层有着一种天然的敌对情绪。

  自永乐元年被召入翰林院,杨士奇为官谨慎,持身守节,从不接受贿赂,对贪官也从无同情。

  他对朱棣的性格了解甚深,闻言奏道:“太孙此举乃利国利民之举,只是只言片语不足为据,尚请陛下召殿下祥问,以免传言曲解殿下之意。”

  朱棣笑道:“他今日去大江公干,待他天黑回宫,朕自会相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