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有把所有人的目光都从那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开来,整个社会的商业氛围才能更好。

  他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有限的,你多一点,其他人就少一点。

  全民商业氛围的提升,才能促进大明国力的增长。

  而且,当一个坐地收钱的裁决者,远远要比风里来雨里去的商家赚的更多。

  别的不说,等开放海禁,光是关税,每年都不知道要收多少钱,何况还有商税。

  所以,如果能把朱高燧的兴趣从夺嫡转移到做生意,赚钱方面来,朱瞻基其实是高兴的。

  当然,他也不会一开始就表现的比朱高燧还积极,甚至还要故意为难一番,最起码也要让朱高燧承他的情。

  虽然他还没有考虑好以后该如何应付这些皇家的蛀虫,但是绝对不会像原本的历史一样,让大明朝承担几十万朱家人的衣食住行。

  他们这些人虽然比不上后来的几百万旗人腐败,但是清朝的时候已经有了红薯,玉米,土豆,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而明朝呢,恰逢小冰河时期,无数农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要养活几十万锦衣玉食的朱家人,这个负担比清朝的时候更重。

  能够让他们自己想到赚钱,那是最好的。

  虽然朱元璋不允许这些藩王做生意,当官,但是在朱瞻基看来,那都是该推翻的错误政策。

  宋代的王安石虽然手段有些激进和错误,但是这个人的见识在当时的时代是非常先进的。

  他在宋代就已经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宣言。

  来到这个时代十几年,朱瞻基虽然觉得这个时代有许多观念比较僵硬,但是也并不是电视上演的那样,祖宗确定的法律就不能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