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这些郡中名流进入流民之中后,便有众多的乡民自发的拥从而上,号叫乞求,希望这些乡贤能够出面,为他们这些可怜乡众求取活路。

  “王道复兴,拯民救苦,本就大义所在。诸乡亲无需外求,只需自此而下,沿途都有施舍赈济,归乡之途通达无阻。行台王政布施,本非乡情能决。我等今日至此,宣告行台德政之余,还为索擒乡愿贼子,请乡亲各守本分,无阻王事。”

  看到落难的乡亲们纷纷向他们涌来,这几个崔张世族族人们也都颇为振奋,可是很快耳边又回响起临行前沈牧所言“乡愿必除”的狰狞语调,热切的心情很快便冷静下来,不敢再以为民请愿而自居。

  沈牧的意思很简单也很明确,王师北伐杀胡救民都是分内事宜,但若真有什么河北乡流敢于巧借乡人诉求而将行台惠政贪据,那就是必须要打击铲除的对象,包括他们在内!

  第1465章 社稷大器

  行台会否出面赈济拯救这些河北难民,这一点根本无需怀疑。不在于现实有多少困境,不在于能否做得到,而是因为这是关乎到北伐是否义战的根本性原则问题!

  所以在前线信报陆续到来,对于信都形势变化也越来越了解之后,沈牧当机立断所做出的决定。哪怕会因此影响到东路军整体的战略推进,也决不可放弃这些绝望来投的河北晋人生民,以免他们对行台、对王师的北伐失去信心。

  自信都溃逃的河北生民,不独出现在枣强这一个方向,王师所驻守位于信都东境与渤海郡之间的广川城方向,几乎也在同时出现了大量游食难民。

  如此一来,便可以确定羯国信都方面的确是发生了大变故,流民的溃逃并非羯国用以掩饰军事行为的行动。因为眼下的羯国已经不再具备多线开战的能力,若是穷尽国中甲兵出击东武城,还能够给东武城带来威胁,但若分兵过甚,就算出兵也将毫无意义。

  如此大规模的流民溃逃,也几乎不存在羯国刻意为之、用以误导王师的可能。人口乃是战争的第一元素,如果羯国对于流民还具有这样的掌控力,大可以凭着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继续与王师对峙交战,而不是为了营造一时之战机、主动将民众驱赶到敌方。

  在确定流民溃逃背后并无羯国驱使这一点之后,沈牧转而将用心投入于对这些难民的赈济问题上。即便不考虑北伐道义与否的问题,这可是多达几十万的河北生民!

  羯国覆亡已成定局,而这几十万生民若是流散野中,自生自灭,又不知有多少人能熬过残冬。这可是河北晋民之精华,覆及数郡的庞大人口,一旦得不到及时的赈济而大量惨死野中,未来河北数郡之地都将荒无人烟。

  更重要的是这会让河北民众对于行台彻底失去了信任,人命凋零,人心涣散,没有了人,所谓的王治又将何处附着?

  早在去年,王师兵锋渐近羯国信都之际,大将军便传告各部前线将主,提出两个基本的战略思路,一是尽可能的保全信都周边那些被羯国强行驱逐集聚起来的河北民众,二是尽可能的消灭羯国有生的顽抗力量。当这两个目标发生冲突时,后者必须要让步于前者。

  行台已经拥有多达几十万成熟敢战之士卒,杀灭羯国有生力量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可是这些河北的无辜民众们,本就身受羯国暴政虐苦,绝对不可在北伐竟功的前夕造成大量伤亡。一战不能尽歼那就继续再战,人若死了则就不能复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