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待到听完谢艾的讲述,沈哲子并不先作表态,而是说道:“谢将军说说你的看法。”

  “奋武必救,这一点毋庸置疑。此前我已命人传告河北各路乡伍,若能得于行台封授诏令,想必他们会更加踊跃。只要河北义士群起为援,奋武勇壮精锐,绝非羯奴能够轻易折辱围困!”

  沈哲子闻言后当即便点头:“这没问题,大功岂能吝赏,此际凡有助力,则必超格拔授!”

  听到大将军授权,谢艾更加笃定。随着大势越归行台,其实许多所得也都不必一味求于战场的胜负,有时候一点姿态的表露,便能收到巨大的效能。

  别的不说,单单眼下如果大将军决意要从速解决掉羯国石虎,只要表态凡以往悖逆、无论晋胡俱都一笔勾销、不再穷究追责,那么河北各地将不知兴起多少以归义为名的军伍,助力行台、讨伐羯军。

  但是这种捷径,也要承受许多的代价,河北之地即便收复,也会埋下不少的隐患,不能完全按照行台方略进行整改。

  谢艾所以钦佩大将军,除了本身恩义深重之外,还在于大将军能够忍住诱惑、不循捷径,而是一步步稳扎稳打,绝不因短利而打乱自身的节奏步伐。

  事到如今,任是谁都看得出,沈氏代于典午,已经将成定局。且不说北伐用事一直都是大将军亲力主持,军政权威俱统一人,沈家如沈牧等人俱成臂膀之助,如谢艾这种北伐中崛起的大将,甚至不知晋帝何人,为大将军马首是瞻,一旦北伐竟功,即便归统晋祚,晋帝又敢坐享其成?

  这种大位垂于眼前、唾手可得的诱惑,大将军却能忍耐得住,而不是为了早登大位而退让底线,单单这一份坚韧毅力,谢艾相信放眼此世,也无人能过于此。诸夏复兴,当生雄主,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带领诸夏生民再塑盛世!

  将思绪略作收拾,谢艾才又说道:“河北纵有义勇助军,终究只是浅表依附之助,很难任于艰深。奋武能否全胜归来,枋头所部也决不可等闲坐视。原本方才,我是略得草草,既然大将军恰驾临至此,还请大将军参详斧正。”

  说话间,他便将自己刚才浮起的那个念头重拾起来,思路稍作整理,移席凑近向大将军汇报起来。

  沈哲子眼望着谢艾手指在地图上勾划,认真倾听。

  谢艾的思路,讲起来其实也是受于青兖战事的启发。

  此前他已经考虑到枋头不容有失,否则将是得不偿失的局面。他能看到这一点,邺地的麻秋自然也能。所以谢艾的打算是,以枋头作为诱饵,摆出一副大军群出黎阳、枋头要塞虚弱,引诱麻秋来攻,枋头的军队则顺势回插邺地,如是双方完成阵地互换。

  如是一来,虽然枋头暂时告失,但也造成麻秋部暂成孤师的局面。如是王师不但可以顺势接应奋武军,更能与冀南王师连成一片,将麻秋困死于枋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