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3章(1 / 2)
对于此一类的进策,沈哲子也都让人收集呈送案头,采用不采用尚在其次,主要还是想借此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关中人物的心迹想法。
而这其中,来自氐酋蒲洪的奏书倒让沈哲子有些意外。这个蒲洪竟然上奏表态言是新知大将军府下小郎小字蒲生,边胡斗胆犯禁,因是请求全族改姓避讳。
对于这个蒲洪,沈哲子倒是比较关注,而其人如此谦卑姿态,倒也不让沈哲子太意外,以此逢迎邀好强势者的行为也不是第一次,比如其三子蒲健就因避及石虎外祖父的名讳而改名。只是如今竟因为自家小子的一个小名,而提议全族改姓,姿态可谓更低。
但沈哲子稍作沉吟后,还是随手回绝了,批复他家小子尚未成人,也不必因此小事折辱世道英雄。
不过很快蒲洪又有复奏,这一次干脆省了自家的姓氏,直接以奴自称,落款上更是直白的“奴洪”自称,章中倍言边胡粗鄙,实在少知天下时事,无知犯禁,惶恐有加,愿以全族人众入以奴事名父贵子。甚至章尾更言家中劣童名为蒲生者,不堪如此名讳,羞生此世之中,希望大将军能准许他传书回族诛杀这个家门狂徒。
看到这一奏章,沈哲子真是不得不感慨这个蒲洪真是个人物。其人所言那个蒲生,如果沈哲子没记错的话,大概就是其子蒲健的儿子,换言之就是日后改名为苻生的前秦暴君,却没想到居然会因犯了自家儿子小名的忌讳,要被其祖父诛杀。
蒲洪自己愿意杀多少亲人,沈哲子真是没什么兴趣。但他却并不愿意让自家幼子卷入这种沸腾物议之中,于是便表态蒲洪愿意避讳那也由他,私下处理就好,实在不必喧嚣于物议。至于奴事自家小儿云云,则实在大可不必,只要能够恭顺为民,便也无人会因此刁难他。
蒲洪得此回复,却是如获至宝,自备重礼亲向馨士馆求告博学馆士。而这些天中名流们就算不愿搭理此类边胡,但知事涉沈大将军,便也不再推辞,于是很快氐人蒲氏便转以伏氏为姓。而许多中州人士便也因此事而得知,关西原来还有如此一家恭顺边胡。
第1238章 关中新法
行台典仪尚未完成,但随着江虨等人抵达长安之后,各项政令的颁行便如火如荼的展开。
关中虽然旧为天府,但过去长达几十年的动荡,制度早已经荡然无存。最基本的一点甚至就连各级郡县疆域、籍户等各种图籍都无一所存,而这些便是实施统治最基础的资料。
秦末刘邦兵入咸阳,唯独萧何谨记这一点,将这些珍贵的资料保存下来,这才给了日后的楚汉争霸夯实一个深厚的基础。
虽然此前桓宣行入长安时,也曾在这方面努力搜集过,但收效实在甚微,甚至于就连一些中朝的旧籍都多有遗失销毁,而早年无论是汉赵还是羯赵,在这方面的建设更是几近于无。
所以想要在关中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可以说是要在一片白地中从头营建。行台之所以派遣李充担任京兆首长,就在于李充不独只是一个刑名之才,除了酷吏的一面之外,在各种典章制度的建设上也有着非凡的造诣。
当世虽然主调仍然混乱,天下多有称孤道寡,但若言及兴治于废土,进行大规模的制度建设,无论任何一个政权都远远比不上洛阳行台。
↑返回顶部↑
而这其中,来自氐酋蒲洪的奏书倒让沈哲子有些意外。这个蒲洪竟然上奏表态言是新知大将军府下小郎小字蒲生,边胡斗胆犯禁,因是请求全族改姓避讳。
对于这个蒲洪,沈哲子倒是比较关注,而其人如此谦卑姿态,倒也不让沈哲子太意外,以此逢迎邀好强势者的行为也不是第一次,比如其三子蒲健就因避及石虎外祖父的名讳而改名。只是如今竟因为自家小子的一个小名,而提议全族改姓,姿态可谓更低。
但沈哲子稍作沉吟后,还是随手回绝了,批复他家小子尚未成人,也不必因此小事折辱世道英雄。
不过很快蒲洪又有复奏,这一次干脆省了自家的姓氏,直接以奴自称,落款上更是直白的“奴洪”自称,章中倍言边胡粗鄙,实在少知天下时事,无知犯禁,惶恐有加,愿以全族人众入以奴事名父贵子。甚至章尾更言家中劣童名为蒲生者,不堪如此名讳,羞生此世之中,希望大将军能准许他传书回族诛杀这个家门狂徒。
看到这一奏章,沈哲子真是不得不感慨这个蒲洪真是个人物。其人所言那个蒲生,如果沈哲子没记错的话,大概就是其子蒲健的儿子,换言之就是日后改名为苻生的前秦暴君,却没想到居然会因犯了自家儿子小名的忌讳,要被其祖父诛杀。
蒲洪自己愿意杀多少亲人,沈哲子真是没什么兴趣。但他却并不愿意让自家幼子卷入这种沸腾物议之中,于是便表态蒲洪愿意避讳那也由他,私下处理就好,实在不必喧嚣于物议。至于奴事自家小儿云云,则实在大可不必,只要能够恭顺为民,便也无人会因此刁难他。
蒲洪得此回复,却是如获至宝,自备重礼亲向馨士馆求告博学馆士。而这些天中名流们就算不愿搭理此类边胡,但知事涉沈大将军,便也不再推辞,于是很快氐人蒲氏便转以伏氏为姓。而许多中州人士便也因此事而得知,关西原来还有如此一家恭顺边胡。
第1238章 关中新法
行台典仪尚未完成,但随着江虨等人抵达长安之后,各项政令的颁行便如火如荼的展开。
关中虽然旧为天府,但过去长达几十年的动荡,制度早已经荡然无存。最基本的一点甚至就连各级郡县疆域、籍户等各种图籍都无一所存,而这些便是实施统治最基础的资料。
秦末刘邦兵入咸阳,唯独萧何谨记这一点,将这些珍贵的资料保存下来,这才给了日后的楚汉争霸夯实一个深厚的基础。
虽然此前桓宣行入长安时,也曾在这方面努力搜集过,但收效实在甚微,甚至于就连一些中朝的旧籍都多有遗失销毁,而早年无论是汉赵还是羯赵,在这方面的建设更是几近于无。
所以想要在关中建立起有效的统治,可以说是要在一片白地中从头营建。行台之所以派遣李充担任京兆首长,就在于李充不独只是一个刑名之才,除了酷吏的一面之外,在各种典章制度的建设上也有着非凡的造诣。
当世虽然主调仍然混乱,天下多有称孤道寡,但若言及兴治于废土,进行大规模的制度建设,无论任何一个政权都远远比不上洛阳行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