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0章(1 / 2)
果然如此。
温放之听到这里便微微点头,更觉大将军对各边局势人心实在了解入微。但他脸上还是流露出几分为难:“原来玄恭兄所困在此,这倒是让我不知该要如何应答了。玄恭兄你也知我久离职事,目下各方态势更是所知不多,玄恭兄你若只是小困在身,我是无论如何都要助你。但若困于军国重务,我也实在不敢妄言,以免误人自误。”
“弘祖你肯听我稍作心声吐露,我已经是大感欣慰。至于王师兵用何方,我又怎敢以私情扰动大将军思谋。”
慕容恪闻言后便颓然坐下,端起面前茶杯一饮而尽,颇有一种以茶代酒消愁的萧索感:“只是念及乡土重灾不远,我心内也有万刀脔割之痛。其实我家不惧羯贼凶势,守土自强,也已经预料到会有此种下场。若只是亲族血肉丧失之痛,唯死战求烈而已。但辽边各境多有晋民游食依庇求生最终却又相抱共死,我家也实在罪过深重……”
“所以我想请弘祖你代我恭告大将军,希望大将军伐逆之余,能够派一才力能臣旌节北行,将辽边晋众并边中野胡广作招抚集整,稍扼贼势之余,也能惠赠那些可怜生民活路一条。”
讲到这里,慕容恪又抬头望向温放之说道:“其实我是深盼弘祖你能为此事,往年温公南行,扶立正朔于江表,如今弘祖你承命抚边,拯救万众于边陲,父子继力,出入忠勇,诚为此世壮阔佳话!而我也愿毕尽全力,相助弘祖创建殊功,生死相扶,全此知己良谊!”
第1179章 虎狼犬马
其实温放之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出使辽东,这既是他父亲遗愿,温放之在丧居这几年也是经过长时间的考虑,觉得辽东方面也极有可能成为自己功业所在。
诚然就算温放之一生碌碌无为,单凭父亲温峤的遗泽并沈大将军关照,他这一生也能过得富足安乐。
但温放之本身就不是那种耽于安乐、怯于进取的高门纨绔,也明白在这种王事大进的背景下,不进即退。他父亲在江东纵有大功高誉,但如果他不能继力再作发扬,家门衰败是指日可望的事情。
虽然慕容恪今次来访,这一番说辞都是别有用心,但也的确令温放之更加下定了决心。当然就算如此,他也不会在慕容恪面前表露得多么热切,只是言道会将这一番心意向大将军转达,至于最终行台决定如何,仍须大将军裁断。
温放之这样的态度,虽然令慕容恪略感失望,但他也知自己毕竟身份尴尬,若真表现的过于热切、操之过急,则会适得其反。
“我南来经年,多得弘祖照拂,边蛮入质才能小得从容。伧卒狂妄攀结,将弘祖你望做愿与我谋身的知己。但有思计,也都不敢隐瞒。”
慕容恪沉吟片刻后,又是一脸真挚道:“早年家父遣我南来,其实我是多有失落,辽边纷乱,尤甚中国,生此世道,试问凡心存一二壮志者,谁又肯甘于庸碌无为?但真正走入天中之后,我才知早年所谓壮志实在狭隘,与广袤诸夏相比,辽中纵使略有喧闹,仍是浅塘之于汪洋,不可并论。”
“大将军国士高标,海量包容,才力之士皆愿景从,我自然也不例外。但我也深知自身浅薄尴尬,且天中才力标立如林,四方野贤争相求进,行台之下未必有我锥立之地。或是狂徒妄求,或是不甘自弃,今日来说弘祖,其实也是存念攀附求进,不愿再侧身诸事之外虚度光阴。”
↑返回顶部↑
温放之听到这里便微微点头,更觉大将军对各边局势人心实在了解入微。但他脸上还是流露出几分为难:“原来玄恭兄所困在此,这倒是让我不知该要如何应答了。玄恭兄你也知我久离职事,目下各方态势更是所知不多,玄恭兄你若只是小困在身,我是无论如何都要助你。但若困于军国重务,我也实在不敢妄言,以免误人自误。”
“弘祖你肯听我稍作心声吐露,我已经是大感欣慰。至于王师兵用何方,我又怎敢以私情扰动大将军思谋。”
慕容恪闻言后便颓然坐下,端起面前茶杯一饮而尽,颇有一种以茶代酒消愁的萧索感:“只是念及乡土重灾不远,我心内也有万刀脔割之痛。其实我家不惧羯贼凶势,守土自强,也已经预料到会有此种下场。若只是亲族血肉丧失之痛,唯死战求烈而已。但辽边各境多有晋民游食依庇求生最终却又相抱共死,我家也实在罪过深重……”
“所以我想请弘祖你代我恭告大将军,希望大将军伐逆之余,能够派一才力能臣旌节北行,将辽边晋众并边中野胡广作招抚集整,稍扼贼势之余,也能惠赠那些可怜生民活路一条。”
讲到这里,慕容恪又抬头望向温放之说道:“其实我是深盼弘祖你能为此事,往年温公南行,扶立正朔于江表,如今弘祖你承命抚边,拯救万众于边陲,父子继力,出入忠勇,诚为此世壮阔佳话!而我也愿毕尽全力,相助弘祖创建殊功,生死相扶,全此知己良谊!”
第1179章 虎狼犬马
其实温放之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出使辽东,这既是他父亲遗愿,温放之在丧居这几年也是经过长时间的考虑,觉得辽东方面也极有可能成为自己功业所在。
诚然就算温放之一生碌碌无为,单凭父亲温峤的遗泽并沈大将军关照,他这一生也能过得富足安乐。
但温放之本身就不是那种耽于安乐、怯于进取的高门纨绔,也明白在这种王事大进的背景下,不进即退。他父亲在江东纵有大功高誉,但如果他不能继力再作发扬,家门衰败是指日可望的事情。
虽然慕容恪今次来访,这一番说辞都是别有用心,但也的确令温放之更加下定了决心。当然就算如此,他也不会在慕容恪面前表露得多么热切,只是言道会将这一番心意向大将军转达,至于最终行台决定如何,仍须大将军裁断。
温放之这样的态度,虽然令慕容恪略感失望,但他也知自己毕竟身份尴尬,若真表现的过于热切、操之过急,则会适得其反。
“我南来经年,多得弘祖照拂,边蛮入质才能小得从容。伧卒狂妄攀结,将弘祖你望做愿与我谋身的知己。但有思计,也都不敢隐瞒。”
慕容恪沉吟片刻后,又是一脸真挚道:“早年家父遣我南来,其实我是多有失落,辽边纷乱,尤甚中国,生此世道,试问凡心存一二壮志者,谁又肯甘于庸碌无为?但真正走入天中之后,我才知早年所谓壮志实在狭隘,与广袤诸夏相比,辽中纵使略有喧闹,仍是浅塘之于汪洋,不可并论。”
“大将军国士高标,海量包容,才力之士皆愿景从,我自然也不例外。但我也深知自身浅薄尴尬,且天中才力标立如林,四方野贤争相求进,行台之下未必有我锥立之地。或是狂徒妄求,或是不甘自弃,今日来说弘祖,其实也是存念攀附求进,不愿再侧身诸事之外虚度光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