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3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一种较之开府规格还要更高的政治权利,譬如此前获此殊荣的辽东公慕容廆,就是因此才大举招揽逃往辽地的晋民世族,名为晋藩,实则已经是一个独立性的政权。

  当然沈哲子要求得到这一权利,自然不是为了自立于江北,他在本质上与慕容氏这种胡部藩属也并不相同,他只是要借此免除掉台辅们在这方面的钳制。

  这种政治待遇,其实本就是承担讨伐敌国主将该有的权力。比如中朝灭蜀、灭吴,前线主将们也都拥有这一权力,才能最快的招纳安抚敌方文武官员从而稳定住局势。

  原本历史上桓温灭成汉,但蜀地却并没有因此而平稳下来,屡降屡叛,作乱不断,迟迟难以消化成为晋祚的助力,反而因此牵扯住相当多的精力。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桓温当时没有承制拜授的权力,他虽然成功灭蜀,但在稳定局势方面却没有法理上的正当性,他所任命的蜀地官员在本质上就是不合法的。随着后来荆州与中枢的关系转为恶劣,蜀地反而成了中枢牵制荆州力量的一个选择。

  既然眼下双方已经撕破了脸,沈哲子自然不可能让台中再以此钳制自己,所以“承制拜授”他势在必得。这是谈判的一个前提,台中如果不同意这一点,那么其余一切不必再谈!

  第1052章 征北大将军

  “承制拜授?不可更改?”

  当何充将沈维周的条件转告给台辅诸公的时候,几人俱都忍不住深皱起眉头,他们也能料想到沈维周开出的条件不会低,但第一条就直接触及了他们的底线,还是让人有些无法接受。

  “诸公不妨稍作设想,即便不加殊制,难道眼下我等还有插手江北事务余地?河北民众久受胡逆提控,绝于王化日久。能使王命再布于河北,沈氏之功确是无可抹杀。即便再作强阻,不过失河北人众只知沈氏而不闻王声。”

  何充是亲眼所见沈维周对此态度之坚决,所以也更加认清楚一个事实:“庾季坚以其庸质强扰时局,看似得计,实则已是群情悸动难安。朝野不乏贤长因惧苏祖旧祸,受迫而为沈氏发声,唯有从速以定,江东才可再得于片刻安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