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经过那一次集会之后,淮南王对他的态度也更加明显的疏远起来。或者也不能言之疏远,毕竟淮南王实在是一个很和气的少年,只是在对待诸葛甝的时候,不再像以往那样特别亲密对待,只是作为寻常属官。

  但就算是这样,也是诸葛甝所不能容忍的。他并不是什么清誉大才,因此也尤其看重淮南王这一层关系,甚至就连自己父亲也提醒他要认真礼待淮南王,因为这才是他来日能作公卿之望的最大契机,换言之便是并不看好他本身才具。

  可是现在眼见与淮南王隔阂渐深,淮南一行又一事无成。每每眼见淮南王对他客气中透着疏远的态度,诸葛甝心内便有幽怨暗生,早前你无人问津,是谁陪你风雨兼程,一路北行?这一份真挚情谊,难道还比不上沈维周那俗气满满的捧誉?

  所以眼下的诸葛甝,也根本无心深思淮南这一次集会时流的更深刻意义,满心都在思考该要怎样修补与淮南王的关系,以至于连归期都无暇商定。

  终于,当那些拜访的南北时流越来越放肆,甚至有人动念要以巨货伴嫁将家中女子荐于淮南王室中,诸葛甝才悚然一惊,心知淮南绝非良善之地,忙不迭敲定归期。

  这一次,都督府倒是不作留难,且极为配合,热心张罗归期,甚至从本就不多的守军中抽调千余人沿途护送。

  待到淮南王踏上归程,风光之盛与来时不可同日而语,单单各方时流入献给淮南王的珍货便装载了十数辆大车,这还是淮南王在将其中绝大多数浮财现钱都大笔购入鼎券的情况下。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旅居淮南的江东时流跟随返回,整支队伍庞大数倍有余。因此尽管寒风日渐凛冽,队伍中气氛却越来越火热。

  总算送走了淮南王一行,总算了却了沈哲子一桩心事。他虽然也在有意无意利用淮南王来扩大招商的规模,但其实也一直避免淮南王干涉真正实务,将这样一位宗王留在镇中,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大。

  那些时流乡宗们热切交好淮南王,这既在沈哲子预料中,也有一些出乎意料便是众人那种结交的强度,已经完全超过了时下宗王本身所具有的影响力。

  沈哲子自己当局者迷,但杜赫置身事外却一语道破玄机:大都督壮行当世,时流之中不知多少人奉作标榜法行。

  简而言之,沈哲子的存在和成功已经成为一个值得解读的现象,家里有钱,皇亲国戚,这是最明显的标签。至于内在才能高低与否暂且不论,先把表面上接近、追平,未必没有超赶的可能。

  沈哲子明白这一点后,也是哑然失笑,他的奋斗居然无形中让这些皇室成员的价值被放大起来。不过那些人想凭着与淮南王擦边蹭角的关系就想实现弯道超车的梦想,也实在太过天真。

  不过沈哲子倒是由衷希望有几户人家能够成功,因为能够与淮南王发生超友谊关系的毕竟是少数,而这少数人与淮南王越密切,则更加断绝日后台辅们用淮南王做文章的可能。因为被排除于外的那些商户乡宗,将会成为最坚定的阻拦者。

  但这终究还是让沈哲子感觉有些不爽:老子好心带契你们一起发财,结果你们时时刻刻都打算要将老子取而代之!没说的,加钱,交钱买平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