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0章(2 / 2)
正如早年的他,总奢望能够大功震世,屡有弄险之举,但事实上能够真正执掌方面的大将之才,反而不会执迷于这种弄险小道。若只是一城一地得失,这种勇进难能可贵,但在真正大规模的战事中,一两次犯险或可收取奇效,但也极有可能弄巧成拙。
比如眼下,这个谢艾看似能力不凡,轻师北进搅动风雨,极短时间内便集结几万乱众,一举拿下邺城。但这也是因为其人背靠淮南军这一庞然大物,那些乱众们也是因为淮南军浩大气势。
但这个谢艾最起码犯了两个致命错误,第一是高估了淮南军在河北号召力,那些依附的乱众一旦得知强敌来临,便飞快抛弃其人。
这等于提前消耗了淮南军此前营造出来的气势压迫,后续就算淮南军再占上风,这些反复无常之人在自曝其短后,也不敢再轻易投靠过去,担心会被事后追究。
第二便是自不量力过早拿下一个对其能力而言太大的目标,邺城乃是河北最重要的大邑之一,无论得失都会在河北人心目中造成巨大的震荡。
眼下淮南军主力还在河畔,与偏师脱节,拿下邺城诚然能壮其军势,但若旋即便失守的话,也会大损军威,这必然会影响甚至打乱主力部队的战斗节奏。
比如眼下,麻秋便占据了绝对的主动,他既可以围点打援,也可以直接强力攻取邺城。
这两者各有各的好处,前者可以利用淮南军急于增援的心理,有效的消灭掉那些来援军众。后者则可以震慑周边那些摇摆不定的人心,让他们认识到谁才是河北真正的主人。
而且这两者也可以兼得,一方面派那些沿途归降的乱军围困进攻邺城之敌,一方面广布斥候于南面,一俟发现敌踪,便以骑兵野战优势痛歼来敌。
虽然麻秋也听那些人讲起黎阳之战已经结束,淮南军获胜的消息,但他也不怎么相信石堪会如此不堪一击。就算这是真的,淮南军在有邺城这一庞大诱惑在前,也很难按捺住心情大军缓进,必有轻兵驰援,仍会给他以分头击破的机会。
所以,当眼见到城内再无大规模的乱军外出之后,麻秋便率领军队绕着三台进行转移,将那些徘徊近畔的乱军驱赶到更远的地方,但也并没有放开手脚大开杀戒。如果眼下这么做的话,只是逼着他们与自己为敌,除了泄愤逞凶之外无一益处。
最终,麻秋的大军停在了三台东南处。眼下他的军队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他本身率领南来的五千骑兵,另一部分则是沿途投靠的几千河北乱军。这些投靠来的军众当中,为首的乃是河北当地乡宗阳平张氏的张陆。 ↑返回顶部↑
比如眼下,这个谢艾看似能力不凡,轻师北进搅动风雨,极短时间内便集结几万乱众,一举拿下邺城。但这也是因为其人背靠淮南军这一庞然大物,那些乱众们也是因为淮南军浩大气势。
但这个谢艾最起码犯了两个致命错误,第一是高估了淮南军在河北号召力,那些依附的乱众一旦得知强敌来临,便飞快抛弃其人。
这等于提前消耗了淮南军此前营造出来的气势压迫,后续就算淮南军再占上风,这些反复无常之人在自曝其短后,也不敢再轻易投靠过去,担心会被事后追究。
第二便是自不量力过早拿下一个对其能力而言太大的目标,邺城乃是河北最重要的大邑之一,无论得失都会在河北人心目中造成巨大的震荡。
眼下淮南军主力还在河畔,与偏师脱节,拿下邺城诚然能壮其军势,但若旋即便失守的话,也会大损军威,这必然会影响甚至打乱主力部队的战斗节奏。
比如眼下,麻秋便占据了绝对的主动,他既可以围点打援,也可以直接强力攻取邺城。
这两者各有各的好处,前者可以利用淮南军急于增援的心理,有效的消灭掉那些来援军众。后者则可以震慑周边那些摇摆不定的人心,让他们认识到谁才是河北真正的主人。
而且这两者也可以兼得,一方面派那些沿途归降的乱军围困进攻邺城之敌,一方面广布斥候于南面,一俟发现敌踪,便以骑兵野战优势痛歼来敌。
虽然麻秋也听那些人讲起黎阳之战已经结束,淮南军获胜的消息,但他也不怎么相信石堪会如此不堪一击。就算这是真的,淮南军在有邺城这一庞大诱惑在前,也很难按捺住心情大军缓进,必有轻兵驰援,仍会给他以分头击破的机会。
所以,当眼见到城内再无大规模的乱军外出之后,麻秋便率领军队绕着三台进行转移,将那些徘徊近畔的乱军驱赶到更远的地方,但也并没有放开手脚大开杀戒。如果眼下这么做的话,只是逼着他们与自己为敌,除了泄愤逞凶之外无一益处。
最终,麻秋的大军停在了三台东南处。眼下他的军队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他本身率领南来的五千骑兵,另一部分则是沿途投靠的几千河北乱军。这些投靠来的军众当中,为首的乃是河北当地乡宗阳平张氏的张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