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殊道不能共论,毫厘谬以千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太常司掌典礼,诚然国之大任。但若以此轻论戎事,是否能言之必中?何以徐州奏捷,淮南则必须完胜?”

  这时候,在朝担任侍中的贺隰也开口说道:“我是狭流末进,不敢小觑太常,言及于此,忽有一惑。若是民言俱可信,其实我是深盼沈侯今次阵仗建事更加远阔,王师深入故国,痛击虏庭,直抵信都也未可知。不知到了那时候,太常典礼观之,应是先继家祭,又或扶鼎归国?”

  贺隰这个问题,不可谓不阴毒。直接抛出一个假设的可能,却要问冯怀一个任何人都不好回答的问题。冯氏郡望长乐,长乐治所便在信都。如此发问,便是在问冯怀是要先于家事还是先于国事?

  果然,冯怀在听到这个问题后,脸庞顿时涨成猪肝色。这个问题,无论怎么回答,都会得罪一大批的时人,根本就是刀临颈上。而如果他拒不回答,那么时人又要非议他有没有资格担任太常这样的典礼大任。

  第0795章 人力有穷

  贺隰这一问,不独直接将冯怀架在当场,凡是在座之人,或多或少其实都不免深思起来。

  淮南今次一胜意义之大,已经难用言语去描述。虽然江东早年也是历经动荡,类似义兴周氏三定江南,又或琅琊王氏扶鼎之功,包括此前沈维周归都勤王,说到底都是在江东这一个盘子里的纷争,在时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无论是此前的王敦之乱,又或稍后的苏峻之乱,仅仅只是内部的矛盾,只要时局中在显几家利益能够平衡,无论再大的变故,都能消化下来。

  可是今次淮南一胜却是对外,而且不仅仅只是战事上的胜利。随同淮南大捷消息一同传来的,还有奴主石勒已死的消息。本身一国之主去世,必然要伴随着权力的交接所引发的剧烈动荡,比如此前明帝去世,江东庾亮近乎一家独大以致酿生大乱。羯国统治基础较之江东还要更加的不稳定,国主身死不止,同时更有举国之争而大败亏输。

  大凡能在时局中厮混的,谁又是傻子!羯国大难临头,将要无以为继之势,谁又看不清!

  正因如此,淮南之胜的意义不独独只体现在对江东时局的稳定上,更在于奠定了晋祚中兴,王业北归的基础!

  但是说实话,凡有在场之内,包括王丞相在内,对于鼎归故国,光复中原王业,如此一个宏大的目标,其实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要知道就连如今江东群臣之首的王导,中朝时也仅仅只是一个小字辈而已,至于其余的人,更不必多说。

  当然这一点并不是什么致命问题,石世龙羯奴卑类尚能君临中原,早年的出身和视野并不能决定人日后的成就,尤其是在风云际会的动荡年代。但前提是,人要有能够伴随着局势和时代共同成长的觉悟和能力。

  所以淮南这一场大胜,不独独只是将羯国打得大败亏输,甚至就连江东朝廷再座这些台辅们,此刻都是如坠云端,恍如梦幻。这种感觉,就好像赤贫之户,陡然千金从天而降,首先所感受到的并非狂喜,而是惶恐。

  此前他们所思所想,俱都集中于江东一地,包括台辅诸公在内,还在昼夜忧思该要怎么将东南会稽重新纳入中枢掌控之中。可是现在,陡然中原故土俱都摆在面前,看似唾手可得。他们此前所有思谋准备,仅仅只是想要分食一只鸡而已,结果沈维周过江一趟,却给他们猎回来一头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