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双方围绕着襄阳并左近几座要塞交攻不止,互有胜负。开始荆州军虽然未有显著之大胜,但还是占据优势的。此前陶侃多有受制于台中,对于荆州的军事力量难以投用到极限,可是现在既无太多掣肘,又入手江州为补,因而荆州军中几部重要的力量,如桓宣所率之襄樊豪宗部曲、竟陵太守李阳之荆州士家、还有南蛮校尉陶臻所率的蛮部义从,俱都围绕在襄阳周边,一直是积极的防守姿态。

  不过随着成汉在西面蠢蠢欲动,数次越境撩拨关防,牵制了荆州军一部分精力,陶侃甚至从镇所武昌回镇巴陵,同时将从子陶臻从前线撤回江陵以震慑蜀人。虽然襄阳前线又有江夏相谯王司马无忌北上补充,但调度之间还是给了奴军一些可乘之机,战线又推至樊城一线。

  不过荆州军虽然是两面作战,但其底蕴和实力摆在那里,尚能维持。

  与两线作战的荆州和刚刚经历过颖口一战转而又投入到汝南战事中的淮南军不同,眼下的徐州,反而迎来一个短暂的平静期。

  当然平静是相对而言,徐州眼下也是两线作战,一个重点在于郗鉴亲自坐镇的盱眙,此处因有涡口这一并不逊于颖口的淮水入口,因而近畔的洛涧并马头戍等诸多戍堡也都是防守的重点。不过受惠于此前淮南军的城父大胜重创这一路的谯郡石聪,致使这一路奴军推进并不顺利,所以并未有大的会战发生。

  徐州另一处重点便是淮阴,原本是早前郗鉴用作突破的重点目标,但是因为此前沈哲子梁郡北上收复淮南时,顺势拉了徐州军一把,让郗鉴得以顺势拿下盱眙,所以淮阴的战事也就暂时放缓,交由徐州各军头围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