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4章(1 / 2)
在向北扫荡的过程中,淮南军唯一遇到的抵抗便是石虎的中军大营,尚有几千兵众攒聚于此,在奴将们号令之下将淮南军拒于营垒之外。但是很显然在昨夜的动乱中,石虎并未及时返回此处坐镇,所以当后续淮南军再有增援时,这些兵众便也不敢再固守,且战且退,最后完全放弃了营垒往后方奔逃。所以石虎的营垒以及保存在其中的诸多仪驾礼器,俱为淮南军所缴获!
最后,还是由于离岸太远,担心遭到羯奴反扑,淮南军才停止了扫荡的步伐,保持着严整的阵势徐徐后退,自有舟船接应,大胜而归。
至此,原本奴军在淮北所设置的营垒多被拔除,几十万大军匆匆而来,仓皇而退,身立淮南北面望去,视野中少见敌踪。又过十数日的时间,大水才徐徐衰退,复又归于淮水故道。但洪水覆盖的区域,也多变为泥泞滩涂,很难容纳大军靠近集结活动。
第0741章 大胜可喜
寿春镇中,这几日也是忙碌异常,各部俱都遣出,既要尽可能的扩大战果,也要尽快收拾洪水冲击所造成的残局。
双方交战这一片区域,淮南、淮北地势相差仿佛,淮北遭受到洪水的冲击,淮南自然也难幸免。虽然淮南之境堤防较之淮北要好一些,也不乏沟渠引流泄洪,但淮水陡然大涨,还是给淮南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境中民事方面还倒罢了,此前备战的过程中便经过一轮肃清,近淮一片区域少有人迹。但是沿淮的一些戍堡建筑便不能幸免,尤其是地势本就险要的硖石城,此处水道紧缩,形如束腰,当江水陡涨,很快便被洪水淹没。虽然没有兵众的折损,但是许多原本的戍堡建筑俱被汹涌的水流所冲垮,还是要抓紧投建,才能尽快恢复原本的军事职能。
而寿春城也不能幸免,虽然北面有八公山、紫金山稍阻水流,但是淝水作为淮水重要的泄洪渠道,直接穿城而过,当水流暴涨时,寿春城的一部分也被洪水淹没,多段城墙浸泡坍塌,需要尽快予以抢修。
虽然自身少有伤损,但与此役庞大的收获相比,这一些折损也是不值一提。
这一场战事,单单在颖口附近所拣取的奴军尸首便达两万多具,如果再算上被洪水冲走卷跑的一些虚额,羯奴最起码在这里损失了三万余众。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战场上所斩杀,但就算扣除这一部分比例,羯奴直接死在洪水冲击中的兵卒最起码也有两万余众!
如此大的伤亡,哪怕是此处奴军多达将近二十万,也足以称得上是伤筋动骨,元气大伤。除了羯奴尸首以外,后续的扫荡过程中,淮南军又擒获奴兵多达七千余众。其中多以纪律败坏的杂胡兵卒和随军的役夫为主,至于真正的羯奴战卒,大概是逃得太快,所获反而不多。
除了人丁的斩获俘虏,另一桩最大的收获无疑便是各种械用的缴获。大量的奴军夜中越营出逃,除了随身兵刃之外,余者营房、车驾之类的械用几乎都丢弃原地,自然被淮南军尽数缴获,拆取载运送回淮南。
但是真正的粮草辎重获取还是太少,因为颖水通道还未打通,所以羯胡大量的资用眼下都还集中在豫南陈郡等地,并未同时随军南来。而一些随军携带的粮草之类,奴军在溃逃中也都尽数带走。
不过即便是如此,十几万大军械用遗留,哪怕一人只丢弃一根木杖,那也是一片广袤森林的木材!
斩获之外,便是淮南军的损失了。伤损主要集中在颖口防守的战事中,单单第一天战斗损失便将近四千众,而是夜加上第二天的战事进行的更加辛苦,尤其是在最后营垒告破那段时间的防守战,惨烈尤甚于此前数倍!
↑返回顶部↑
最后,还是由于离岸太远,担心遭到羯奴反扑,淮南军才停止了扫荡的步伐,保持着严整的阵势徐徐后退,自有舟船接应,大胜而归。
至此,原本奴军在淮北所设置的营垒多被拔除,几十万大军匆匆而来,仓皇而退,身立淮南北面望去,视野中少见敌踪。又过十数日的时间,大水才徐徐衰退,复又归于淮水故道。但洪水覆盖的区域,也多变为泥泞滩涂,很难容纳大军靠近集结活动。
第0741章 大胜可喜
寿春镇中,这几日也是忙碌异常,各部俱都遣出,既要尽可能的扩大战果,也要尽快收拾洪水冲击所造成的残局。
双方交战这一片区域,淮南、淮北地势相差仿佛,淮北遭受到洪水的冲击,淮南自然也难幸免。虽然淮南之境堤防较之淮北要好一些,也不乏沟渠引流泄洪,但淮水陡然大涨,还是给淮南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境中民事方面还倒罢了,此前备战的过程中便经过一轮肃清,近淮一片区域少有人迹。但是沿淮的一些戍堡建筑便不能幸免,尤其是地势本就险要的硖石城,此处水道紧缩,形如束腰,当江水陡涨,很快便被洪水淹没。虽然没有兵众的折损,但是许多原本的戍堡建筑俱被汹涌的水流所冲垮,还是要抓紧投建,才能尽快恢复原本的军事职能。
而寿春城也不能幸免,虽然北面有八公山、紫金山稍阻水流,但是淝水作为淮水重要的泄洪渠道,直接穿城而过,当水流暴涨时,寿春城的一部分也被洪水淹没,多段城墙浸泡坍塌,需要尽快予以抢修。
虽然自身少有伤损,但与此役庞大的收获相比,这一些折损也是不值一提。
这一场战事,单单在颖口附近所拣取的奴军尸首便达两万多具,如果再算上被洪水冲走卷跑的一些虚额,羯奴最起码在这里损失了三万余众。当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战场上所斩杀,但就算扣除这一部分比例,羯奴直接死在洪水冲击中的兵卒最起码也有两万余众!
如此大的伤亡,哪怕是此处奴军多达将近二十万,也足以称得上是伤筋动骨,元气大伤。除了羯奴尸首以外,后续的扫荡过程中,淮南军又擒获奴兵多达七千余众。其中多以纪律败坏的杂胡兵卒和随军的役夫为主,至于真正的羯奴战卒,大概是逃得太快,所获反而不多。
除了人丁的斩获俘虏,另一桩最大的收获无疑便是各种械用的缴获。大量的奴军夜中越营出逃,除了随身兵刃之外,余者营房、车驾之类的械用几乎都丢弃原地,自然被淮南军尽数缴获,拆取载运送回淮南。
但是真正的粮草辎重获取还是太少,因为颖水通道还未打通,所以羯胡大量的资用眼下都还集中在豫南陈郡等地,并未同时随军南来。而一些随军携带的粮草之类,奴军在溃逃中也都尽数带走。
不过即便是如此,十几万大军械用遗留,哪怕一人只丢弃一根木杖,那也是一片广袤森林的木材!
斩获之外,便是淮南军的损失了。伤损主要集中在颖口防守的战事中,单单第一天战斗损失便将近四千众,而是夜加上第二天的战事进行的更加辛苦,尤其是在最后营垒告破那段时间的防守战,惨烈尤甚于此前数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