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久不临朝的皇太后,自从捷报归都后便又频频出现在朝会上,每一次的临朝,必定要提及的一个话题便是催促台臣们尽快落实具体的封赏问题。早先犒飨军士的军号拔升并不算是具体的封赏,而更加具体的名爵和职事则要更谨慎得多。

  今日的朝会,一些琐事议定后,皇太后又惯例开口了:“江北之首胜,绝非复土辟疆而已。国运久疲,因此而有大振姿态。诸公临朝日久,俱为国之肱骨,所见应是较之妇人远为深刻。来日之议封,这一点也要深虑在内。”

  “豫州所任,本是母宗厚用,殊荣倍享,获功也是应当。然则中郎将华龄少年,望宗嫡长,却因国务而承大任,别父母,远乡亲,妻室久离,知交难见,苦心劳形。闻者无不愧叹,国之大用,何以独迫少年?冠带之家,倍享国恩者,岂独此一家?幸在才大可恃,大功驰名南北。诸公暇时归府,自视子侪,能否安之无愧?”

  内侍传完这一番话后,皇太后便起身退殿,留下一群台臣们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

  皇太后这是在为她家女婿鸣不平,讲到出身,人家驸马出身吴中豪富之家,生来便享用不尽。讲到才能,屡建功业,名驰南北。就算是这样,人家还不辞国任待在江北久战之险地废土。

  再瞧瞧你们这群台辅,同样也是倍享国恩的门户人家,门户中那些豚儿犬子哪一点又能比得上驸马?回家看一看你们那些赖在庭门里荣养享福的儿辈们,你们就没有感觉到一丝羞愧?

  皇太后人虽然走了,但却撂下这一番让人无地自容的话,虽然表面上还是在鸣不平,但实际上何尝不是因为台内迟迟不拿出一个封赏方案来而倍感不满!

  且不说台内诸公各自感想如何,反正今次朝会之后,都内这些权门家子弟可谓遭了殃。以往便谨慎自持的还倒罢了,不过再得几句勉励表扬。但那些浪荡惯了的,一个个被拉回家里倍受训斥打骂,禁足家中,不敢出门招摇过市。

  第0651章 载誉而归

  乌衣巷因为权贵云集,难作拆迁,所以格局变化倒是不大。不过这里也已经被高高的坊墙围起,看起来与整个建康城坊市井然有序的格局颇为融洽。

  “游子归家,风物已有变化,也真是让人不乏感怀。”

  温放之行到乌衣巷口,看到已经修建起来的坊门以及还在施工的坊墙,忍不住勒马停顿下来,感慨说道。

  旁侧家人们听到这话,神情俱是精彩,阿郎这番感慨,若不知内情者听到还以为他们是离家多年、远游万里,但掰掰手指头算不过离家未足一月,就连屐齿都还未见磨损呢!

  温放之倒不知家人们如何腹诽,叹言片刻而后便策马入坊。坊内风物倒无多少变化,宽阔的街巷车驾往来不断,各家门庭仪仗也多煊赫,虽然仍是旧日风光,但心境终究不同。

  遥想昔日被逐出家门,惶惶如失家之犬,然而今次归来,却是载誉满身,不乏意气风发!胯下良驹,乃是自己阵前擒获,身上甲胄也是亲自从敌阵兵长身上剥下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