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言的更深一些,郗鉴作为一个边镇统帅,并没有像陶侃那样拿出一个积极的进攻或是防守的军事计划,在军事上而言,明显是不合格的。但是对于淮地整体的稳定,他的功绩又不容抹杀。

  在这样不利的形势下,淮地虽然军头林立,但却仍能维系成一个整体,没有分崩离析。郗鉴在当中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第0575章 辽东野望

  后世言到北府兵,乃是南北朝之际当之无愧一支雄师,无论是保卫江东的淝水之战,又或刘裕所主持的北伐,还是镇压天师道叛乱,无论对内对外,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但是作为北府军的前身,徐州军事集团在整个东晋前期,无论在对内还是对外,其实都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当然可以说是统帅的水平不同,但其实更深入来看,尤其是从兵员整体来看,前后迥异的表现,当然不可能是在短短几十年之内发生什么基因突变。

  徐州军的战斗力一直很强,单拎出来仅仅苏峻一部,便能搅得江东鸡飞狗跳。可一旦有什么大规模的集结军事行动,表现则难称亮眼,甚至可以说是拙劣。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派系林立,人心涣散,完全没有一个高度统一的整合。人人各自都有一盘算计,哪怕是卫霍重生,面对这样的局面应该也是饱受困扰,难有作为。

  其实单纯从与吴中的联系而言,沈哲子选择由京府、广陵北上无疑更具便利性。但是在此之前,他需要解决这些军头们各自的纠纷矛盾,将他们整合到一起来。但这太难了,也不是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完成,而且必然要伴随着武力,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扩大战事,造成全局的糜烂。即便能做到,也赶不上北伐的最好时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