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1 / 2)
充分的信任,是建立在紧密联合的基础上。从这一点而言,沈哲子很清楚他家盘子虽然小,但稳固性较之王氏身边的青徐人家却是要强了太多。王导想通过强势的态度来动摇他这一方的人心,是不可能的,除非能有什么实质性的激进手段。
但那种能力,王氏已经并不具备。单纯从京畿这区域而言,两家实力相比,沈家绝不是弱势所在!
乡人们得了沈哲子的交底,心绪已是大定,或是各自散去准备应变,或是干脆留下来共同面对。
随后登门的则是江夏公卫崇,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他的亲善故交。在这个时刻能够登门,哪怕什么都不说,本身就是意味着站队。
沈哲子明白,江夏公这是在投桃报李,他在皇太后面前举荐卫氏,并没有告诉卫崇,是避免挟恩邀宠之嫌。但卫崇如果连这一点都打听不到,那也干脆不要再奢望能做皇帝的丈人,回家洗洗睡吧。
卫崇的登门仿佛一个信号,随后陆续有人登门表示关切。如今时局中比较重要的几股力量,以籍贯而分,那就是王氏为首的青徐侨门,先帝扶植起来的豫州人家,还有异军突起的吴人。
但并不意味着时局只由这些人构成,其他尚有更多零散人家,只是因为欠缺一个整合和旗帜人家,而辗转在各方之间,同样不容小觑。
第0558章 士居奸诈
王兴之的尸骸虽然还没有运回建康,但王门已是内外举哀。
王门宗人本就诸多,在外者不少,留在都中的也不乏其人。大量族人们汇聚在府内,得悉更多王兴之死亡内情,对于沈氏之怨恨更是汹涌难遏。尤其是早就受人所害的王彪之,更是屡屡哭倒昏厥于床帷之内。许多子弟甚至都备好弓刀,准备直接杀上近在咫尺的公主府。
然而王导却一反以往温和态度,声色俱厉,严令子弟不得擅自出府。
这两日来,王导精神明显见衰,就连两鬓都添了许多白发。这两天来,他除了忧虑于外,迎来送往,对于王兴之的丧事准备也是事必躬亲,简直当作自己嫡子来对待。许多本来可以交付旁人完成的事情,也都一定要自己去做。通过这种劳碌,来表达自己对王彬的愧疚。
他是为数不多深悉内情之人,心里很清楚这件事与其责怪沈哲子,不如说自己要为王兴之的死负上很大责任。但这当中的隐情,注定不能披露于外,否则不只是庭门不靖,就连他的两个儿子王恬和王洽都要受其生母连累,为时人所薄视。
逝者已矣,生者仍要继续。在苦累自己的同时,王导也是由衷的希望王兴之泉下亡魂能够得以安息,勿要再对人世存怨。
诸多来访亲友中,王导最重视的还是王兴之的丈人宋哲,亲自出门相迎,还未开口,已经哽声:“未意儿郎福浅寿短,不能久聆亲翁教诲。”
↑返回顶部↑
但那种能力,王氏已经并不具备。单纯从京畿这区域而言,两家实力相比,沈家绝不是弱势所在!
乡人们得了沈哲子的交底,心绪已是大定,或是各自散去准备应变,或是干脆留下来共同面对。
随后登门的则是江夏公卫崇,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他的亲善故交。在这个时刻能够登门,哪怕什么都不说,本身就是意味着站队。
沈哲子明白,江夏公这是在投桃报李,他在皇太后面前举荐卫氏,并没有告诉卫崇,是避免挟恩邀宠之嫌。但卫崇如果连这一点都打听不到,那也干脆不要再奢望能做皇帝的丈人,回家洗洗睡吧。
卫崇的登门仿佛一个信号,随后陆续有人登门表示关切。如今时局中比较重要的几股力量,以籍贯而分,那就是王氏为首的青徐侨门,先帝扶植起来的豫州人家,还有异军突起的吴人。
但并不意味着时局只由这些人构成,其他尚有更多零散人家,只是因为欠缺一个整合和旗帜人家,而辗转在各方之间,同样不容小觑。
第0558章 士居奸诈
王兴之的尸骸虽然还没有运回建康,但王门已是内外举哀。
王门宗人本就诸多,在外者不少,留在都中的也不乏其人。大量族人们汇聚在府内,得悉更多王兴之死亡内情,对于沈氏之怨恨更是汹涌难遏。尤其是早就受人所害的王彪之,更是屡屡哭倒昏厥于床帷之内。许多子弟甚至都备好弓刀,准备直接杀上近在咫尺的公主府。
然而王导却一反以往温和态度,声色俱厉,严令子弟不得擅自出府。
这两日来,王导精神明显见衰,就连两鬓都添了许多白发。这两天来,他除了忧虑于外,迎来送往,对于王兴之的丧事准备也是事必躬亲,简直当作自己嫡子来对待。许多本来可以交付旁人完成的事情,也都一定要自己去做。通过这种劳碌,来表达自己对王彬的愧疚。
他是为数不多深悉内情之人,心里很清楚这件事与其责怪沈哲子,不如说自己要为王兴之的死负上很大责任。但这当中的隐情,注定不能披露于外,否则不只是庭门不靖,就连他的两个儿子王恬和王洽都要受其生母连累,为时人所薄视。
逝者已矣,生者仍要继续。在苦累自己的同时,王导也是由衷的希望王兴之泉下亡魂能够得以安息,勿要再对人世存怨。
诸多来访亲友中,王导最重视的还是王兴之的丈人宋哲,亲自出门相迎,还未开口,已经哽声:“未意儿郎福浅寿短,不能久聆亲翁教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