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的结合,对彼此而言都是一桩好事。商盟能借此急速扩张,扩大影响力,而余杭这些人家则能大大缩短财货往来的周期,原本集货的风险也都降低下来。

  听这些人讲述完舟市的情况后,沈哲子才笑语道:“货殖行贾乃是诸位本业,各家同心戮力担当任事,商盟也必将欣欣向荣。大家祸福共享,亦是我郡中乡人之福。”

  “哲子郎君年浅智高,我等虽然痴长,在你面前也不敢言谋深啊。”

  座中一人笑着恭维道,乃是余杭钱氏族人名为钱举,亦是钱凤的族弟。因与沈家交情深厚,钱氏这一脉虽然迁来余杭未久,但随着沈家逐渐兴旺起来,近几年发展势头也很迅猛。

  因为钱凤的缘故,其家除了明面上在商盟的两股股资,另有沈哲子从自己股份里划出的一部分以供养钱凤家人,也都寄存在其家名下。

  听到这话,其他人的都纷纷笑着附和,无论心中想法如何,最起码表面上不敢流露出对沈哲子的轻视。

  此类话语听得多了,沈哲子也不怎么放在心上,听过之后就算了。与众人再寒暄几句,沈哲子便又讲起了今次碰面的重点:“今次途径余杭,除了与诸位见个面之外,尚有我家叔父叮嘱的一件事情,与余杭舟市有关。诸位长居此乡,对此自然也有独到之见,还要征求各位的看法。”

  说着,沈哲子抬手示意仆从将一份份函文摆在各人面前案上。早在乌程商盟之会上,众人便见识到这种方式,眼下也不感到意外,听闻是沈克这个商盟总裁交待的事情,都不敢怠慢,纷纷拿起那函文仔细阅读起来。

  待看清楚函文内容,众人脸上便纷纷流露出震惊之色,那钱举手握函文,神态凝重道:“要让商盟出面,替朝廷代理余杭舟市……令居兄这想法,实在是前人未及,发人深思,亦撼人心魄!”

  沈哲子闻言后便是一笑,函文中的内容,便是他关于余杭舟市的构想,那就是由商盟出面,向朝廷请求对余杭舟市进行包税。

  包税制度,利弊参半,对于弱势的朝廷中枢而言,能够借此获得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代价则是放弃一个地方的税收权。史上这种扑买制度,肇始于南朝,盛行于五代,都是割据乱世,没有一个稳定的集权中央而采取的一种折中权益之法,让政权获得一个尚算稳定的收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