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资店通星际 第37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止姥姥,怕是今晚多少人都不能相信,记者还在介绍着,“……这台过滤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首台城市过滤器,相信这个概念很多市民应该和我一样初次听说,非常神奇啊……”

  记者去采访正在操作记录数据的工作人员,请他们讲解一下工作原理,工作人员也不太清楚,“……这是木同集团研发的,目前还在测试,只是j省受灾比较严重,所以他们主动借给我们用一下,顺便看看效果,具体原理算是商业机密,我们是不知道的……”

  “木同集团?”记者有些惊讶,“所以这个其实还是试验品?”

  “是的,我们还在记录数据,还不能够大量生产的。”工作人员点头。

  记者又问了几个问题,对木同集团更加好奇起来,木同只在星省比较出名,出售的猫猫学习机倒是不少人刷到视频,但实际上购买的人并没有那么多,大家都是看个新奇,更何况还有可能买不到,很多人也不知道是哪家公司生产的。

  代餐系列也不过刚出没多久,还没有全国知名,毕竟公司注册时间短,木同并不像天云那样全国皆知。

  “…这真的是很神奇的一台机器,据说是昨天傍晚才开启的,一个晚上,效果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国内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正是有了这些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和个人……”记者做了总结。

  新闻后,木同集团这个名字瞬间被j省人熟悉,当地主流媒体这时也开始报道相关新闻,尤其重点介绍城市过滤器还有木同集团。

  j省的天气好转以后,磨磨蹭蹭好多天才舍得把过滤器还给木同集团,地膜却是留下了一个,归还的时候省领导还对赵圣兰委以重任,“你们一定要尽快投入生产,光是这一台机器可不够,而且北方还有不少空气污染更严重的城市需要你们的帮助啊!”

  “我们会努力的。”赵圣兰硬着头皮说道。

  之后,赵圣兰立刻打电话给苏桐,苏桐不好意思道歉,“……事出紧急,我以为徐总会和你说的。”

  既然现在赵圣兰知道了,那接下来的事自然是交给她,她本想交给现有的研究室研究,但徐荣明突然送来了好几位研究人才,都挺年轻,最大的也不过三十五,各个履历漂亮且研究方向对口。

  赵圣兰看着他们的资料,其中领头的人她好像有印象貌似要被招进国家科学院的,怎么被徐荣明挖来了?赵圣兰琢磨了一下,眉头一跳。

  随即摇摇头忽略掉这些奇怪的地方,既然是徐荣明亲自交代的,肯定不会有问题,对方的来历不用她担心。

  总之这么一来,研究可以直接交给他们,赵圣兰要给他们准备一个新的研究室,现在木同旗下的的研究室已经有好几间了,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赵圣兰考虑在高新区租一处基地,把研究室都集中起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