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 第228节(6 / 7)
乔盛文和乔瑞臣负责出谋划策,跟兀良哈氏进行资源置换,或者通过兀良哈氏安排跟他们这些行商打交道,无论是镇子上还是关内,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那郑老板就曾替乔家帮阮家对付过江南的酒楼呢。
还有陈嗣旭、秦茂等人的为难,算计,盘剥,都叫这父子俩稳稳当当拦在外头,给这位乔娘子最大的自由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才有了聚福食肆一次次叫人欲罢不能,千金楼也得行商们多次抢货。
但这些也不该刘老板来说,人家一家子的事情,说不定乔娘子知道呢。
他只提醒苗婉,“一般商户说是家财万贯,实则除了金银钱财,更多是几代人积攒下来的底蕴,乔家如今除过底蕴比不上经商已久的人家,在朝廷却是能说得上话的。
这便补足了底蕴,足够咱们这些贱籍重视了,更何况,若论起手头可以挪动的黄白之物,如今西北怕是也没几个能赶得上乔娘子的了,乔娘子不用将自己放得太低。”
说是要送出去的东西,就……咳咳,别再跟在西宁镇时候似的那么大方了,该拿乔还是得拿起来。
否则跟郑老板那样的起了什么旁的心思,真不能完全怪旁人,商人逐利,厚利动人心,这是本性。
西北苦寒,富户比关内欠缺些,家财方面也如此。
即便家财万万贯的关内富豪,一下子可挪动的金银上千万白银,那都是巨贾了。
在西北,能动大几百万白银,就能称之为巨贾。
以刘鸣对乔家的了解,聚福商超有了全民大闯关在,每月流水最少万两,三处商超半年就是近二十万两。
物流中心体量更大一些,南来北往的货物,佣金和售卖利润少的时候能有几万两,多的时候如同现在,一个月能几十万两,半年下来,三个物流中心就有几百万进账。
所以刘鸣都没怎么放心思在自家的行商买卖上,光干利就比他过去半年挣得多好几倍。
这还并非苗婉最挣钱的买卖,她的大本营在西宁镇呢。
↑返回顶部↑
那郑老板就曾替乔家帮阮家对付过江南的酒楼呢。
还有陈嗣旭、秦茂等人的为难,算计,盘剥,都叫这父子俩稳稳当当拦在外头,给这位乔娘子最大的自由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才有了聚福食肆一次次叫人欲罢不能,千金楼也得行商们多次抢货。
但这些也不该刘老板来说,人家一家子的事情,说不定乔娘子知道呢。
他只提醒苗婉,“一般商户说是家财万贯,实则除了金银钱财,更多是几代人积攒下来的底蕴,乔家如今除过底蕴比不上经商已久的人家,在朝廷却是能说得上话的。
这便补足了底蕴,足够咱们这些贱籍重视了,更何况,若论起手头可以挪动的黄白之物,如今西北怕是也没几个能赶得上乔娘子的了,乔娘子不用将自己放得太低。”
说是要送出去的东西,就……咳咳,别再跟在西宁镇时候似的那么大方了,该拿乔还是得拿起来。
否则跟郑老板那样的起了什么旁的心思,真不能完全怪旁人,商人逐利,厚利动人心,这是本性。
西北苦寒,富户比关内欠缺些,家财方面也如此。
即便家财万万贯的关内富豪,一下子可挪动的金银上千万白银,那都是巨贾了。
在西北,能动大几百万白银,就能称之为巨贾。
以刘鸣对乔家的了解,聚福商超有了全民大闯关在,每月流水最少万两,三处商超半年就是近二十万两。
物流中心体量更大一些,南来北往的货物,佣金和售卖利润少的时候能有几万两,多的时候如同现在,一个月能几十万两,半年下来,三个物流中心就有几百万进账。
所以刘鸣都没怎么放心思在自家的行商买卖上,光干利就比他过去半年挣得多好几倍。
这还并非苗婉最挣钱的买卖,她的大本营在西宁镇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