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每天逼朕营业 第168节(3 / 7)
谢景元又道:“那些工匠都找好了?”
柳文渊仔细回道:“找齐了一部分,先紧着开井盐、挖沟渠灌溉这些要紧的事情办,另外,兵器都交给了兵部,那些没见过的式样,兵部已经做出了一些仿制品。臣去看过,好多都是专门应对胡人的好东西。”
谢景元摸了摸下巴:“我们家两位老祖也是有意思,好像能提前预测到前朝要完蛋,把这些款式在墓碑里藏了一部分。”
姚太傅在一边道:“王爷,臣翻看过许多典籍,打听过一些民间故事,当年前朝灭亡时,王爷家里差点全部被斩杀,好在当时胡人入关,王爷家的人立了功劳,这才保住了爵位。想来就是那场浩劫中,许多东西失去了传承。”
谢景元想到正在朝中蛰伏的白敬朝,心里担忧起来:“秦孟仁到中州,要不了多久,他肯定会想办法把白敬朝弄过来。朝廷比我们富庶,我们一定要快,想办法把自己需要的东西都置办齐全,不能再指望朝廷。晋王隔得太远,远水救不了近渴,我们还是得靠自己。”
三人说了好久的话,眼见着天黑了,谢景元让二人退下,自己去了偏殿的书房,裴谨言正在给几个孩子上课。
裴谨言这先生当的跟别人不一样,他比较注重实践。单纯的读书本没意思,他问谢景元要了许多废弃的奏折过来,一边讲课一边让孩子们看奏折。
原来说只教导平安和阳哥儿两个人,后来谢景元觉得两个孩子太孤单了,从文武百官家中挑选了十几个年龄合适的孩子来陪读。
松哥儿年龄大了,不好跟着阳哥儿混在一起,谢景元就把三郎和五郎的嫡长子要了过来。三郎和五郎一个身体虚弱,一个瘸腿。柳家孝期结束后,这二人都没有出来当差。为了安抚二人,让他们的儿子来陪阳哥儿读书。
除了这两个孩子,其余姚家、马家和王家都有孩子送过来。最独特的是柳文洁的长子林哥儿,袁奉贤亲自把嫡长子送过来,请求跟着世子爷一起读书长见识。
谢景元知道,这是袁奉贤在表忠心。经过了孟中承的叛乱,袁家担心谢景元猜忌,忍痛将嫡长子送过来当人质。
谢景元毫不犹豫收下了林哥儿,让他住在王府里,整天跟着阳哥儿一起玩。
谢景元站在窗外观看,裴谨言一边讲一边给孩子们举例子,孩子们听得十分认真。
裴先生讲课的方式跟别的先生截然不同,又新颖又有趣,他还经常带着大家去院子里挖土种菜,甚至还给大家分了地,看看谁种的菜好。
谢景元从不干涉裴谨言的教育方式,他也不赞同死读书。这群孩子,绝大部分都不需要死读书,他们需要明事理,要懂政治,要懂得如何配合阳哥儿。
↑返回顶部↑
柳文渊仔细回道:“找齐了一部分,先紧着开井盐、挖沟渠灌溉这些要紧的事情办,另外,兵器都交给了兵部,那些没见过的式样,兵部已经做出了一些仿制品。臣去看过,好多都是专门应对胡人的好东西。”
谢景元摸了摸下巴:“我们家两位老祖也是有意思,好像能提前预测到前朝要完蛋,把这些款式在墓碑里藏了一部分。”
姚太傅在一边道:“王爷,臣翻看过许多典籍,打听过一些民间故事,当年前朝灭亡时,王爷家里差点全部被斩杀,好在当时胡人入关,王爷家的人立了功劳,这才保住了爵位。想来就是那场浩劫中,许多东西失去了传承。”
谢景元想到正在朝中蛰伏的白敬朝,心里担忧起来:“秦孟仁到中州,要不了多久,他肯定会想办法把白敬朝弄过来。朝廷比我们富庶,我们一定要快,想办法把自己需要的东西都置办齐全,不能再指望朝廷。晋王隔得太远,远水救不了近渴,我们还是得靠自己。”
三人说了好久的话,眼见着天黑了,谢景元让二人退下,自己去了偏殿的书房,裴谨言正在给几个孩子上课。
裴谨言这先生当的跟别人不一样,他比较注重实践。单纯的读书本没意思,他问谢景元要了许多废弃的奏折过来,一边讲课一边让孩子们看奏折。
原来说只教导平安和阳哥儿两个人,后来谢景元觉得两个孩子太孤单了,从文武百官家中挑选了十几个年龄合适的孩子来陪读。
松哥儿年龄大了,不好跟着阳哥儿混在一起,谢景元就把三郎和五郎的嫡长子要了过来。三郎和五郎一个身体虚弱,一个瘸腿。柳家孝期结束后,这二人都没有出来当差。为了安抚二人,让他们的儿子来陪阳哥儿读书。
除了这两个孩子,其余姚家、马家和王家都有孩子送过来。最独特的是柳文洁的长子林哥儿,袁奉贤亲自把嫡长子送过来,请求跟着世子爷一起读书长见识。
谢景元知道,这是袁奉贤在表忠心。经过了孟中承的叛乱,袁家担心谢景元猜忌,忍痛将嫡长子送过来当人质。
谢景元毫不犹豫收下了林哥儿,让他住在王府里,整天跟着阳哥儿一起玩。
谢景元站在窗外观看,裴谨言一边讲一边给孩子们举例子,孩子们听得十分认真。
裴先生讲课的方式跟别的先生截然不同,又新颖又有趣,他还经常带着大家去院子里挖土种菜,甚至还给大家分了地,看看谁种的菜好。
谢景元从不干涉裴谨言的教育方式,他也不赞同死读书。这群孩子,绝大部分都不需要死读书,他们需要明事理,要懂政治,要懂得如何配合阳哥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