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 第54节(6 / 7)
周桂听到这话,也不干活了,麻利地把翻出来的藤子,装进背篓里,然后背上背篓,道:“行,我这就去喊大哥和大嫂。英子,让你哥他们过来,扶你们老太回沟子里,奶奶一会儿就回来。”
说着,周桂一转身,忙不迭就往张冬梅和卫良忠他们那儿走去。
卫老太嘴里说的这事,周桂和张冬梅都知道是啥事。
这事,还得从去年说起来。
去年农忙那会儿,吴家平吴三婆子说要给卫良海说个媳妇。这个媳妇,是隔壁水河县的,也就是苏若楠他们去建水电店的那个县,是个死了男人,当时卫家这边听了,就说让人过来见见,这算算,从去年农忙到今年农忙,也是差不多一年。
本来因着人一直没有过来,卫家还以为没信了呢,没想到,这才入农忙,那媳妇竟然来了。
说起卫良海这事,不管是卫老太还是周桂和张冬梅,都是希望他能找一个人。
跟前有个知冷暖的人,哪怕和他一样又聋又哑也是好的。至少干完活回到家,也有个煮饭烧水的不是。虽然他们两家都不嫌他,但侄子终究是隔了一层,哪比得上自己屋里的。
卫良海这年纪和情况,找个没嫁过的姑娘肯定是不成,但找个要改嫁的寡妇却还是能成的,卫老太年纪大了,这些年心里装的,一直都是这事,但耐何却始终没有合适的。
那吴三婆子说的媳妇,是吴三婆表姐那边村子里的,四十岁,男人死了好多年了,有三个孩子。至于这三个孩子,会不会跟着这寡妇改嫁过来,去年的时候,吴婆子没说,所以,卫家这边也不清楚。
不过,按正常情况,这个三孩子最多只过来两个。
毕竟那媳妇都四十岁了,若是结婚的早,大的孩子怕都要二十岁,这么大个孩子,怎么着也不会跟着妈妈改嫁。但年纪小的,却不一定。
周桂在坡上找到张冬梅,这会儿张冬梅正耷着脸,不知道在说周大红什么。
而周大红则埋着头,麻利地翻着地里的红苕藤子。
周大红这人,性子虽奇葩的很,但手脚是真利索。
↑返回顶部↑
说着,周桂一转身,忙不迭就往张冬梅和卫良忠他们那儿走去。
卫老太嘴里说的这事,周桂和张冬梅都知道是啥事。
这事,还得从去年说起来。
去年农忙那会儿,吴家平吴三婆子说要给卫良海说个媳妇。这个媳妇,是隔壁水河县的,也就是苏若楠他们去建水电店的那个县,是个死了男人,当时卫家这边听了,就说让人过来见见,这算算,从去年农忙到今年农忙,也是差不多一年。
本来因着人一直没有过来,卫家还以为没信了呢,没想到,这才入农忙,那媳妇竟然来了。
说起卫良海这事,不管是卫老太还是周桂和张冬梅,都是希望他能找一个人。
跟前有个知冷暖的人,哪怕和他一样又聋又哑也是好的。至少干完活回到家,也有个煮饭烧水的不是。虽然他们两家都不嫌他,但侄子终究是隔了一层,哪比得上自己屋里的。
卫良海这年纪和情况,找个没嫁过的姑娘肯定是不成,但找个要改嫁的寡妇却还是能成的,卫老太年纪大了,这些年心里装的,一直都是这事,但耐何却始终没有合适的。
那吴三婆子说的媳妇,是吴三婆表姐那边村子里的,四十岁,男人死了好多年了,有三个孩子。至于这三个孩子,会不会跟着这寡妇改嫁过来,去年的时候,吴婆子没说,所以,卫家这边也不清楚。
不过,按正常情况,这个三孩子最多只过来两个。
毕竟那媳妇都四十岁了,若是结婚的早,大的孩子怕都要二十岁,这么大个孩子,怎么着也不会跟着妈妈改嫁。但年纪小的,却不一定。
周桂在坡上找到张冬梅,这会儿张冬梅正耷着脸,不知道在说周大红什么。
而周大红则埋着头,麻利地翻着地里的红苕藤子。
周大红这人,性子虽奇葩的很,但手脚是真利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