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家看,这组同位素检测显示的数据,这颗行星的年纪估计值约为38.7亿年,算是一颗比较稳定的星球,地下活动应该区域平稳才对,那么,这么长的大地裂痕是怎么诞生的呢?为什么不会因为挤压而弥合?”史密斯教授指着指挥屏幕中的一组数据,看着众人提醒道。

  众人纷纷随着史密斯教授所指的数据组看去。

  检测行星的年纪是利用元素衰变周期来测量的,具体采用测量C12这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由于放射性元素有能量释放,这种能量释放相当于物质质量的变化,E=MC^2,C12这种元素不断释放能量,于是C12的含量就越来越少。

  当这种元素含量是原来的一半的时候,所花费的时间叫做半衰期,由于不同的元素其半衰期是不同的,也可以采取其他衰变周期较长的元素进行测量。

  史密斯教授所指的数据,是前方行星机械军团更加解析锆石(ZrSiO4)元素检测出来的数据,锆石(ZrSiO4)是一种天然矿石,铀铅年代测定法就需要用到锆石,因为铀原子和锆原子较为类似,可以钻进锆的晶格中代替原来的锆原子,但是不稳定的铀原子最终会衰变成铅原子,封死在锆石之中,锆原子的晶格只允许满足电荷要求的特殊原子进入,因此铅元素自己是无法进入锆原子晶格的,这种单向性为测定行星地质形成精准的技术支持。

  经历三十八亿年沉淀的老行星,它的运行轨迹,地质变化……已经趋于稳定,就像人类母星生活的地球,45亿的年龄,有一个极其平稳的恒星系统,有着“安定”的地质活动,否则,人类文明根本无法在一颗星球上安稳度过这么年。

  ……

  众人彼此对视了一眼,纷纷被史密斯教授的分析惊到了,这个星球的地下空间,极大可能存在着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文明,否则它们怎么能将开发一条如此长度的大地裂痕。

  “不会的,如果这个文明真能开发出了这种技术,它们怎么还会呆在地下世界,不向地面,或者太空发展?这道大地裂痕的产生恐怕还有其他的未知因素。”杨毅教授眉头紧皱,坚持己见地反驳。

  史密斯教授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反驳道:“不,它们不想地面和太空发展,肯定有其他的因素,或许它们已经适应了地下的环境,向地面和太空发展,并不是什么刻不容缓的事情,再说,怎么解释那道异种能量袭击的事件,未免太凑巧了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