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2)
加布里埃走了之后,她就时常到港口去,尽管她明白她的两个兄弟不可能那么快回来。朱利安神父两次问起吕西恩,她都搪塞过去了,说“不太清楚”,“应该去了澳门工作”。到黄埔港看看河水流淌,能稍微减轻她的忧虑。
江面空旷,从入海口方向吹来的风已经带有雨的气味。商行门前的码头空空如也。法国商行也已经锁了门,等待明年再开。一个在商行工作的中国雇工认出了玛嘉利,打了个招呼,问她是不是要去河边买鱼。她懒得解释,笑着说是,匆匆走开。就是在这时候,她听见了引水人的鼓声——这是她从小听到大的声音,绝不会认错。贸易季节已经结束了,此时还有溯江而上的大型船十分罕见,而且肯定不是外国商船。
她直接跑到浮桥上,希望看得更清楚些。沙洲的低矮树丛后面出现了巨大的船帆,好像一片剪裁整齐的云,缓缓移动,顺着河湾转向,船头对准了黄埔。三艘盖伦帆船,比沿途的茅草房和木屋都高,每艘都需要二三十只舢舨拖引才能在珠江的浅水里移动,形成一个浩浩荡荡的庞大船队。
岸边围观的人逐渐变多。战船一般都被挡在虎门炮台下游,极少在黄埔港靠岸。连商行里的英国人和奥地利人也出来了,三三两两站在卸货码头上,伸着脖子远眺葡萄牙炮舰。
一看清楚领头的船,玛嘉利就离开了浮桥,跑向港口另一边。像波尔图猎犬这么大的船,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停泊。再也没有搁浅的危险了,舢舨散去,晚风鼓满船帆,船队的速度变快了。玛嘉利赶到黄埔岛远端的时候,炮舰已经放下了跳板,正抬下受伤的水手,几辆驴车等着把他们送到葡萄牙传教士的医院去。
是加布里埃先看见她的,叫了一声她的名字。玛嘉利的笑容只维持了几秒钟就消失了,跟在加布里埃后面的人并不是吕西恩,她又看了一眼跳板,再也没有人下船了。加布里埃腋下夹着一个布包,看起来就像弟弟出发当日拿着的那一个。
她在哥哥把她抱进怀里之前就已经哭了起来,甚至没能听清楚加布里埃解释事情经过。稍后,二十分钟之后,在朱利安神父面前,加布里埃又重复了一遍噩耗。神父始终没有说话,听到一半的时候站了起来,拄着拐杖走到窗边,久久地看着空无一物的院子。玛嘉利脸色苍白地坐在一边,麻木地盯着地板,直到加布里埃在她面前蹲下来,轻轻握住她的手。
“来吧。我们该准备安魂弥撒了。”
--------------------
注
1810年赤腊角海战(也叫大屿山海战),海盗张保仔及麾下的红旗帮在大屿山附近海面对战葡萄牙及清军水师。张保仔最终不敌葡萄牙舰队,逃往赤腊角,同年5月接受清廷招安,受赏千总顶戴,最后官至福建澎湖水师副将。
第17章 帆影
接连四天都是晴天。尽管仔细计划,淡水还是逐渐见底了。就在两人对着木桶底最后一汪浑浊的雨水发愁的时候,潮湿的风又带来了雨云,重新灌满了大大小小的容器。
食物又是另一个问题。这个暴露在烈日之下的岩岛光秃秃的,没有植物,也没有海鸟来歇脚。菲利普探索了一遍礁石丛,摸不到贝类,连海草也没有。除了硬梆梆的肉干之外,他们还从搁浅的帆船里抢救出一小袋豆子,这些食物全都难以下咽,一点也没能消弭饥饿。饥饿现在和海浪一样,是永不停止的背景噪音,每时每刻都在脑海深处起落。
他们始终没能生火,泡过水的火柴毫无用处。于是,白天总是漫长、酷热而无聊。夜晚则漆黑、彷徨而充满敌意。水的声音比白天响亮十倍,好像随时会涌上来生吞他们。只要不下雨,两人都并肩躺在最高的岩石上,互相紧靠,借助另一个活人的体温和呼吸声来逃避黑暗的无形压力。他们谈话,漫无目的,竭力从此前的人生中翻找出燃料,供对话的小小火焰烧下去。在这片黑暗中,谁都不想让寂静靠近。
↑返回顶部↑
江面空旷,从入海口方向吹来的风已经带有雨的气味。商行门前的码头空空如也。法国商行也已经锁了门,等待明年再开。一个在商行工作的中国雇工认出了玛嘉利,打了个招呼,问她是不是要去河边买鱼。她懒得解释,笑着说是,匆匆走开。就是在这时候,她听见了引水人的鼓声——这是她从小听到大的声音,绝不会认错。贸易季节已经结束了,此时还有溯江而上的大型船十分罕见,而且肯定不是外国商船。
她直接跑到浮桥上,希望看得更清楚些。沙洲的低矮树丛后面出现了巨大的船帆,好像一片剪裁整齐的云,缓缓移动,顺着河湾转向,船头对准了黄埔。三艘盖伦帆船,比沿途的茅草房和木屋都高,每艘都需要二三十只舢舨拖引才能在珠江的浅水里移动,形成一个浩浩荡荡的庞大船队。
岸边围观的人逐渐变多。战船一般都被挡在虎门炮台下游,极少在黄埔港靠岸。连商行里的英国人和奥地利人也出来了,三三两两站在卸货码头上,伸着脖子远眺葡萄牙炮舰。
一看清楚领头的船,玛嘉利就离开了浮桥,跑向港口另一边。像波尔图猎犬这么大的船,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停泊。再也没有搁浅的危险了,舢舨散去,晚风鼓满船帆,船队的速度变快了。玛嘉利赶到黄埔岛远端的时候,炮舰已经放下了跳板,正抬下受伤的水手,几辆驴车等着把他们送到葡萄牙传教士的医院去。
是加布里埃先看见她的,叫了一声她的名字。玛嘉利的笑容只维持了几秒钟就消失了,跟在加布里埃后面的人并不是吕西恩,她又看了一眼跳板,再也没有人下船了。加布里埃腋下夹着一个布包,看起来就像弟弟出发当日拿着的那一个。
她在哥哥把她抱进怀里之前就已经哭了起来,甚至没能听清楚加布里埃解释事情经过。稍后,二十分钟之后,在朱利安神父面前,加布里埃又重复了一遍噩耗。神父始终没有说话,听到一半的时候站了起来,拄着拐杖走到窗边,久久地看着空无一物的院子。玛嘉利脸色苍白地坐在一边,麻木地盯着地板,直到加布里埃在她面前蹲下来,轻轻握住她的手。
“来吧。我们该准备安魂弥撒了。”
--------------------
注
1810年赤腊角海战(也叫大屿山海战),海盗张保仔及麾下的红旗帮在大屿山附近海面对战葡萄牙及清军水师。张保仔最终不敌葡萄牙舰队,逃往赤腊角,同年5月接受清廷招安,受赏千总顶戴,最后官至福建澎湖水师副将。
第17章 帆影
接连四天都是晴天。尽管仔细计划,淡水还是逐渐见底了。就在两人对着木桶底最后一汪浑浊的雨水发愁的时候,潮湿的风又带来了雨云,重新灌满了大大小小的容器。
食物又是另一个问题。这个暴露在烈日之下的岩岛光秃秃的,没有植物,也没有海鸟来歇脚。菲利普探索了一遍礁石丛,摸不到贝类,连海草也没有。除了硬梆梆的肉干之外,他们还从搁浅的帆船里抢救出一小袋豆子,这些食物全都难以下咽,一点也没能消弭饥饿。饥饿现在和海浪一样,是永不停止的背景噪音,每时每刻都在脑海深处起落。
他们始终没能生火,泡过水的火柴毫无用处。于是,白天总是漫长、酷热而无聊。夜晚则漆黑、彷徨而充满敌意。水的声音比白天响亮十倍,好像随时会涌上来生吞他们。只要不下雨,两人都并肩躺在最高的岩石上,互相紧靠,借助另一个活人的体温和呼吸声来逃避黑暗的无形压力。他们谈话,漫无目的,竭力从此前的人生中翻找出燃料,供对话的小小火焰烧下去。在这片黑暗中,谁都不想让寂静靠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