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第70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某个府今年录取秀才的人数是四十二人,按比例乘以百分之五折算后是二点一,便也“舍”了,只录取两名西南夷少数民族。

  别看西南夷少数民族的录取比例只占百分之五,这个比例看似很小,有些州府甚至只录取一名西南夷少数民族的秀才。

  但是放眼到整个西南省,便是季兴邦的这个政策出台之后,西南省在一年之内至少多了二三十名西南夷少数民族身份的秀才。

  这一年增加的西南夷少数民族中秀才的分量甚至比大景朝立国以来到如今,西南夷少数民族考中秀才的总数还要多。

  这在以往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多少年来西南夷的少数民族中也不乏有识之士学了汉学,但是他们之中能考得上秀才的真是凤毛麟角,慢慢的学习汉学的积极性就被打消了,越来越弱,都没人努力地准备考秀才了。

  同时这些考中的秀才心中也有了些野望,因为季兴邦这个新任的西南省巡抚大人答应大家——在乡试录取举人的时候,也要从录取百分之五的西南夷少数民族,这个比例甚至是得到了皇上批准许可的。

  所有正在学汉学的西南夷少数民族秀才们听到消息之后都沸腾了,这样一来也就是说西南夷少数民族终于要实现举人零的突破了,若是自己这个秀才加把劲,说不定大景朝第一个西南夷举人就是自己。

  这可是一件能够名留青史的事情啊,自然需要认真对待,谁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可以流传千古呢?

  于是无论是中秀才多年的、还是今年新考中秀才的西南夷少数民族士子们均认真的学习汉学,内卷了起来,誓要将第一个西南夷举人的身份收入囊中。

  有了这些秀才公们身体力行的带动,整个西南省的西南夷各少数民族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学习汉学的景象,让推行这个政策的季兴邦季巡抚大人心中十分的欣慰,觉得自己这个政策没有制定错,更没有推行错。

  然而,这个制度的魔力还远不止如此。

  西南省的少数民族众多,虽然对外统称为“西南夷”,但是对内其实细分为十多个不同的少数民族。

  季兴邦只是笼统的答应给西南夷不少于百分之五的科举名额,但具体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却是没有规定的,也没有办法规定。

  他不可能在每个府都拿出十多个名额来均分给每一个少数民族,那样的话汉族人又该跳出来觉得这个制度不公平了。

  所以在西南夷各少数民族内部又掀起了激烈的竞争,他们互相之间竞争的就是那百分之五的名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