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考公宝典 第83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我绝不会让自己死的。

  上次自南安北归,你我便预料到事态会朝着不同寻常的方向发展,是以临行前,我托江行策代我与费明光做了一次长谈。梁洲节度使霍慎为我也去了信,而甄州本就是卫氏的旧地,卫氏虽衰,却死而不僵。

  因而,南方四州,我们已有把握攥下三子。江家北上御敌,京城空虚,令南军有了可乘之机,可那不过是暂时的。京中我亦有别处安排,南军并非铁板一块,朝中也是如此。

  你自幼师从薛弼,这些年又南北奔走,除天生才思之外,还深知民间疾苦,有勇有智、能谋善断,更兼具一颗仁心。只是在朝时日过短,缺些历练。南安有费明光坐镇,你尽可大展抱负。三年,至多三年,待江家北驱胡虏,南军不过一击即溃,甚至不值一击。

  有些话当面说不出口,只好寄于尺素。此刻提笔作下此书,你尚在眼前,思念便已开始成灾。我并非怯懦之人,却惧怕与你当面分别。你便当我是个懦夫,来日重逢尽可好好嘲笑。

  雁飞有归时,你我终再见。等我。

  作者有话说:

  闲话少叙,柳哥上啊~

  第七十六章

  庆历十二年五月末, 杨枝与黄鹤在豫州追上护送杨母的人马,一同回到南安。而就在他们离开京城的次日,京中次第响起报丧的钟声, 各部司迅速换上缟素, 哭声震遍京城内外。

  李擎越因突发喘疾, 阖然长逝。史载他临去前忽忆起十二年前的延乐之乱,深感愧对长兄, 连他最后一点血脉都未保住, 无颜面见他于黄泉之下。太子李燮却于这时道,当初他虽年幼, 却顾念与堂兄的情谊, 私下救下了他, 如今他仍活在世上。

  李擎越心中一动,于病榻上勉强起身,连忙命人召先太子李挺入宫觐见。李擎越病中执住侄子双手,连表愧意, 更不住叹:“幸好!幸好!”

  这一番激动之后, 李擎越终于油尽灯枯,却于最后一刻,命人写下诏书, 绕开自己的儿子, 传位,或者说还位于先太子李挺。

  十二年轮回, 又回到了原点。李挺手执诏书, 在承天殿在召见文武百官。百官齐齐叩拜, 山呼万岁。

  天边流云浮动, 金光遍洒, 照进他黑沉沉的眼底,那里十二年的愤怒、不甘与苦心孤诣一闪即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