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3 / 4)
李凡这上联并不太难,“三千年未改城名”指的是邯郸,而邯郸号称成语之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达到一千五百多个。
一地有如此多的成语究竟什么概念呢。举个例子,我国西南一个省全省才只有两个典故,分别是:夜郎自大、黔驴技穷。
由此可见,邯郸的成语数量实在太恐怖了。
围观的众同学纷纷想了想,这个对得好的话有一定难度,而且,这次是无限对啊,对出一句来不算本事。
林晓凤皱着眉头略一思考,道:“数百代犹承祖荫,皆因厚土多情!揽月听风,徙倚文明其邑,韬光养晦,将军府上敢将军!”
李凡点了点头,“不错,继续。”
“呃……几十载长怀国事,已然驰誉九州!完璧归君,引导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回车巷内感回车!”
“好,两个!”
林晓凤琢磨了片刻,再道:“六十岁仍怀壮志,何堪铜雀二乔?对酒当歌,感叹风流其事,分香卖履,吞吴策里失吞吴!”
“嗯,三个,继续!”
“呃……”林晓凤愣怔了一下,一时之间卡壳了。
男同学见状,开始起哄了,帮着倒计时:“20!19!18……8!7!”
“我想到啦,”林晓凤兴奋地道:“十八日长逢庙会,皆扬元祖九天!抟土造人,制作笙簧之乐,诛邪平患,弹音村里总弹音!”
李凡淡淡地一笑:“好,继续!”
男同学们又开始了倒计时:
↑返回顶部↑
一地有如此多的成语究竟什么概念呢。举个例子,我国西南一个省全省才只有两个典故,分别是:夜郎自大、黔驴技穷。
由此可见,邯郸的成语数量实在太恐怖了。
围观的众同学纷纷想了想,这个对得好的话有一定难度,而且,这次是无限对啊,对出一句来不算本事。
林晓凤皱着眉头略一思考,道:“数百代犹承祖荫,皆因厚土多情!揽月听风,徙倚文明其邑,韬光养晦,将军府上敢将军!”
李凡点了点头,“不错,继续。”
“呃……几十载长怀国事,已然驰誉九州!完璧归君,引导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回车巷内感回车!”
“好,两个!”
林晓凤琢磨了片刻,再道:“六十岁仍怀壮志,何堪铜雀二乔?对酒当歌,感叹风流其事,分香卖履,吞吴策里失吞吴!”
“嗯,三个,继续!”
“呃……”林晓凤愣怔了一下,一时之间卡壳了。
男同学见状,开始起哄了,帮着倒计时:“20!19!18……8!7!”
“我想到啦,”林晓凤兴奋地道:“十八日长逢庙会,皆扬元祖九天!抟土造人,制作笙簧之乐,诛邪平患,弹音村里总弹音!”
李凡淡淡地一笑:“好,继续!”
男同学们又开始了倒计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