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凡摇头道:“我不同意杨教授的观点!我认为——”

  噗!

  崔勇年等人齐齐露出会心的笑容,终于等到你李凡憋不住的时候了,一旦到了学术方面的探讨上,你小子就没像今天这么老实过!

  李凡疑惑的道:“怎么了?”

  崔勇年笑道:“没什么,说你的吧。”

  第202章 教授认栽

  答辩室内。

  李凡据理反驳,声音朗朗:

  “对仗排比汉赋骈偶之特色,这只是从行文表面上的分析,而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后出师表》的创作背景,我认为脱离了创作背景的分析都是妄自分析。

  咱们首先看看创作背景:蜀汉建兴六年,冬十一月,诸葛亮获悉魏军曹休攻吴兵败,张郃东下,关中虚弱,这时,他便重新看到了战机,决心再次北伐。

  按照我们正常人的思维逻辑,战事之前,必然紧敲锣猛打鼓,对朝廷上下君臣将相士卒大灌心灵鸡汤,作为一个政治家,诸葛亮必然懂得这个道理。以诸葛亮之聪慧,不可能写出这种《后出师表》来请战,这明显会削弱己方士气。

  诸位教授,如果在座各位是武侯,在上书请战时,您是给朝廷上下振奋一下人心打打鸡血呢,还是写道:这次出兵胜算不大,咱尽力吧?”

  李凡说到这儿,望向诸位教授,等着他们回答。

  几位教授面面相觑,一时语塞,室内迎来了片刻的寒流。

  几秒后,杨拓打破沉寂,道:“但你忘记了一点,《后出师表》所陈述的分析都是实情,所谓‘才弱敌强’,既是诸葛亮转述当初刘备的看法,也是他把蜀汉的总体人才质量、军事力量跟曹操及其庞大的人才群和军事力量作对比后实事求是的结论,它与《前出师表》中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语义类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