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凡摇摇头:“我这可不是胡扯,陶渊明是斜白眼这个推论,可不是我考证出来的,而是古代一位大学士的考证。”

  众人好奇:“哪位大学士?”

  “说起这位嘛,我们大家肯定都知道,就是乾隆年间的名臣——刘墉!”

  “刘墉?就是那个罗锅?”

  “正是!”李凡顿了一下,给大家讲起故事来:

  “据说因为刘墉这个人,能写会画,学问好。老趴桌子上念书写字,天长日久,哎,就有点儿水蛇腰啦。有一天,他上殿见皇上,往品级台前一跪,乾隆一瞧,顺嘴儿说了一句:

  ‘刘墉,你这么一跪着,不就成了罗锅儿了吗?’

  刘墉一听这话,赶紧磕头:‘谢主隆恩。’

  皇上一愣:‘嗯?你谢什么恩哪?’

  ‘谢万岁封我为罗锅儿。’

  乾隆乐了,说:‘嗨,封你罗锅儿,有什么用啊?’

  ‘有用,臣我每年能多领两万两银子的俸禄。’

  清代有个规矩,皇上亲口封一个字儿,每年多领一万两银子。就拿光绪年间的西太后来说吧,她每年得领十六万两的‘胭粉银’,因为她被封了‘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十六个字。

  今天,刘墉谢恩,说皇上封他‘罗锅’,每年能多领两万两银子。乾隆一听,噢,是这么回事儿啊。心说:我有钱,也犯不上这么花不是?皇上要跟他争辨:‘刘墉,联并非封你为罗锅儿。我呀,就这么一比方,说着玩哪。’

  刘墉说:‘万岁,君无戏言,您说的话不能不算,如果这句不算,往后您说的话全不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