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凡,进来面试。”

  与其他学生志气阑珊战战兢兢不同,李凡脸上几乎连一丝丝波澜都没有,这份自信来自于丰厚的国学积累,来自于对自己的清楚认知。

  室内。

  “这个李凡你们都熟悉了吧?”

  “没见过面,但现在不认识他的人少喽。”

  “这小子的才华太盛,当初的那篇入营论文《浅谈《金》中的女性悲剧及其产生根源》,让大家误以为这是李凡的代笔之作,结果事实证明,人家真有这本事,这回又写了一篇《诗词论》,这份才思不在老朽之下啊!”

  “我个人觉得《诗词论》写的比上一篇论文要好。”

  “今天咱们探探李凡的底儿,看看这小子肚子里的墨水到底有几升几豪!”

  ……

  各位教授谈话之间,李凡敲门进来了,他向众位教授微微鞠躬,道:“各位老师,大家好。”

  “好,坐。”

  诸葛云率先道:“你这篇论文的开篇的一段话非常漂亮: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你的这个开篇非常有韵味,颇具真理,值得细细品鉴。那么,我们就从这段话开始,聊一聊你的这篇论文。”

  这段话能没韵味没真理么?李凡引用的可是经典的《人间词话》。

  诸葛云继续道:“你在论文中谈到了诗词创作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但是一笔带过,这个理论很新鲜,你可以详细阐述一下你的观点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