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2 / 3)
“八尺,你要记住,万事不能只看表象。西蚩人研究诸国战术多年,对每一个兵种,每一套战法都有着相当的了解,又怎会不做出对应的克制之道?没错,现在的西蚩大军的确是在和圣堂武士队对冲,但是你又怎么能肯定这样的态势会一直继续下去呢?莫忘了轻骑兵的优势是速度,草原人的特长是能进能退,能伸能缩。重骑兵……嘿嘿,天下可不是只有一个云风舞擅长以轻骑对重骑,在西蚩帝国,同样有这样的将军,且不在少数。看着吧,从今日开始,重骑兵怕是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了。”
……
仿佛是一个恶毒的诅咒,秦仪的说法很快得到了证实。
形势瞬息万变。
刚刚还在狂冲的西蚩大军突然间停止了他们的正面对冲行为。在付出了数千名骑兵战死的代价后,他们已经成功地将圣堂武士队与步兵本阵带出了一定的距离。此时,大批的西蚩骑兵呼啸着从圣堂武士的两侧飞掠,他们再度扬起了手中的套索。
不再采用贴身近打的战术,而是改用套索作战,同样是格龙特针对圣堂武士的特点制订的一套阵地战打法。
无数条长长的套索在空中盘舞着落向圣堂武士们的手,颈甚至马头等重要部位。这一飞索之技,是草原牧马人的独门绝活,从小习练,当真是百发百中。就象是对付重步兵方阵前的那些拒马一样,西蚩骑兵把这些移动速度较慢的重骑兵当成了野马来套。在套住对手之后,他们迅速打马回奔。
他国作战,一旦回身撤退,就是大溃败,草原骑兵作战,回身撤退却是他们作战杀敌的另一种方式。
不是真正了解草原人的将军,有时很难分清楚草原人到底是败退还是在进攻。
而现在就是如此。
他们这一回跑,立刻牵动了整支圣堂武士队,巨大的战马冲击时的惯性力量,将一名名圣堂武士从他们的战马上拉扯下来。身上背负着的沉重盔甲,使他们连站起来都颇为困难。
有些人好不容易站了起来,却被又一根套索套住,然后用战马一路呼啸着拖向后方。
西蚩骑兵轮换对圣堂武士采取中距离掷索战术,他们的投掷距离比对方的骑兵矛更长,骑兵矛刺不到对方,却反而一个个被敌人拉下马去。
原本整齐严密的队型因此而出现了散乱。
大批的扈从战士眼看着自己的主子被拖下马,纷纷冲出阵营试图砍断套索,结果却被更多的西蚩人用套索一起拉走。
↑返回顶部↑
……
仿佛是一个恶毒的诅咒,秦仪的说法很快得到了证实。
形势瞬息万变。
刚刚还在狂冲的西蚩大军突然间停止了他们的正面对冲行为。在付出了数千名骑兵战死的代价后,他们已经成功地将圣堂武士队与步兵本阵带出了一定的距离。此时,大批的西蚩骑兵呼啸着从圣堂武士的两侧飞掠,他们再度扬起了手中的套索。
不再采用贴身近打的战术,而是改用套索作战,同样是格龙特针对圣堂武士的特点制订的一套阵地战打法。
无数条长长的套索在空中盘舞着落向圣堂武士们的手,颈甚至马头等重要部位。这一飞索之技,是草原牧马人的独门绝活,从小习练,当真是百发百中。就象是对付重步兵方阵前的那些拒马一样,西蚩骑兵把这些移动速度较慢的重骑兵当成了野马来套。在套住对手之后,他们迅速打马回奔。
他国作战,一旦回身撤退,就是大溃败,草原骑兵作战,回身撤退却是他们作战杀敌的另一种方式。
不是真正了解草原人的将军,有时很难分清楚草原人到底是败退还是在进攻。
而现在就是如此。
他们这一回跑,立刻牵动了整支圣堂武士队,巨大的战马冲击时的惯性力量,将一名名圣堂武士从他们的战马上拉扯下来。身上背负着的沉重盔甲,使他们连站起来都颇为困难。
有些人好不容易站了起来,却被又一根套索套住,然后用战马一路呼啸着拖向后方。
西蚩骑兵轮换对圣堂武士采取中距离掷索战术,他们的投掷距离比对方的骑兵矛更长,骑兵矛刺不到对方,却反而一个个被敌人拉下马去。
原本整齐严密的队型因此而出现了散乱。
大批的扈从战士眼看着自己的主子被拖下马,纷纷冲出阵营试图砍断套索,结果却被更多的西蚩人用套索一起拉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