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第108节(3 / 7)
到后来,眼见前线战事危急再不能拖,叛军和暴动的人已经直逼上邶城下,一众文官几乎吓破了胆,纷纷表示支持土改之法以求保命。
于是承平次年,融安帝下诏,表示全国土地尽归朝廷所有,私人不得买卖,各村需重新清查土地,各家各户按人口分田。
旨意下发那日,谢良臣的病好了,同时原吏部尚书钱庸被贬去地方,由他暂领吏部尚书一职。
正式上任后,他在处理吏部事务时发现不少朝中大臣结党营私的罪证,于是又有一批人遭了殃,被去官发回原籍。
至于新调任上来的人,自然是以往在地方政绩出色的官员。
作者有话说:
第79章 新学
这次朝堂大清洗, 因为有融安帝和张太后的配合,事情进展倒是十分顺利。
他们以谢良臣为刀,将国中顽固势力清除, 让国库再无空虚之忧,自认皇权得到了再次加强,而谢良臣则趁机壮大了自己的队伍,算是互利共赢。
唯一不满的就是被打击的各位朝臣们,因为此法一实施,他们手中的土地就得交出来被划分给百姓。
同时他们也想不明白, 谢良臣自己名下也有大量的免税田地,他这样做不是损人不利己吗?
可他偏偏就这样做了,因此朝中不少官员都对他恨得牙根痒痒, 总想找机会弹劾他。
刚好他新升调了一批人上来,这就让他们抓到了把柄, 说谢良臣举贤不避亲,有以权谋私的嫌疑。
比如,他三弟谢良材,原本一开始在礼部任主事, 后来迁工部郎中, 结果现在谢良臣就把他调去国子监任司业去了。
还有祝明源和唐于成, 谢良臣将二人一个调去了刑部直隶京兆府司任主事,一个调去了督察院任右佥都御史, 武徇则派往工部,接替谢良材的郎中一职。
↑返回顶部↑
于是承平次年,融安帝下诏,表示全国土地尽归朝廷所有,私人不得买卖,各村需重新清查土地,各家各户按人口分田。
旨意下发那日,谢良臣的病好了,同时原吏部尚书钱庸被贬去地方,由他暂领吏部尚书一职。
正式上任后,他在处理吏部事务时发现不少朝中大臣结党营私的罪证,于是又有一批人遭了殃,被去官发回原籍。
至于新调任上来的人,自然是以往在地方政绩出色的官员。
作者有话说:
第79章 新学
这次朝堂大清洗, 因为有融安帝和张太后的配合,事情进展倒是十分顺利。
他们以谢良臣为刀,将国中顽固势力清除, 让国库再无空虚之忧,自认皇权得到了再次加强,而谢良臣则趁机壮大了自己的队伍,算是互利共赢。
唯一不满的就是被打击的各位朝臣们,因为此法一实施,他们手中的土地就得交出来被划分给百姓。
同时他们也想不明白, 谢良臣自己名下也有大量的免税田地,他这样做不是损人不利己吗?
可他偏偏就这样做了,因此朝中不少官员都对他恨得牙根痒痒, 总想找机会弹劾他。
刚好他新升调了一批人上来,这就让他们抓到了把柄, 说谢良臣举贤不避亲,有以权谋私的嫌疑。
比如,他三弟谢良材,原本一开始在礼部任主事, 后来迁工部郎中, 结果现在谢良臣就把他调去国子监任司业去了。
还有祝明源和唐于成, 谢良臣将二人一个调去了刑部直隶京兆府司任主事,一个调去了督察院任右佥都御史, 武徇则派往工部,接替谢良材的郎中一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