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第90节(4 / 7)
因为实在没什么东西,所以两人公务交接十分快,不过五日便交盘清楚,尹大人也脱去官服归乡去了。
谢良臣在州府门口送他,年近七旬的老人身材已经有些佝偻,须发皆白,身着一身洗得已看不出颜色的旧袍子,全部家当只几个装衣服和书的旧木箱,看着着实让人有些心酸。
虽然在他看来,尹大人不算是能吏,但不管如何,他也至少可说是个清官,而对一方百姓来说,地方官是清官便是求也求不来的幸运了。
卯时,谢良臣准时醒来,往窗外一瞧,已是晨曦微露。
六月的钦州天气已经十分温暖舒适,只要着单衣即可,谢良臣看外头阳光明媚,便打算不在家中吃早饭,而是出门逛逛。
然后他就发现了一种很熟悉的食物,螺丝面。
是的,不是粉,也没有酸笋、炸脆的腐竹、豆角和花生,就是面而已。
因为酸笋这种东西并非原产广西,而是海南。
明朝琼州同知顾岕曾写了一本《海槎余录》,他在里面就介绍了酸笋的历史起源,即:“酸笋大如臂,摘至用沸汤泡出苦水,投冷井水中浸二三日,取出,缕如丝,醋煮可食。好事者携入中州,成罕物……”
京城那些大户人家常用来解酒的酸笋鸡皮汤,说的就是这种酸笋,而不是四川放了盐的泡笋。
不过虽然没有酸笋,广西人吃螺丝的历史却十分悠久,也常用其来吊汤,所以谢良臣现在吃的这碗面里才会也有螺丝。
吃完面,谢良臣又开始逛起了街,想看看钦州的物产如何。
然后他就发现,除了荔枝和龙眼之外,钦州的物产其实很丰富,各种各样的水果就不说了,谢良臣还看见了玉米和番薯,甚至还看见了一盆被用来当做观赏植物的辣椒!
前世如玉米、番薯、花生、辣椒等作物,基本都是在明朝时传入我国,但是在这个时代,谢良臣之前一直没见过这些东西。
联想到之前自己在鸿胪寺与卢子望翻译各种西学书籍时,发现西方此刻正处在文艺复兴后期,那么刚好就对应到了前世的明朝,也就是十三到十七世纪。
↑返回顶部↑
谢良臣在州府门口送他,年近七旬的老人身材已经有些佝偻,须发皆白,身着一身洗得已看不出颜色的旧袍子,全部家当只几个装衣服和书的旧木箱,看着着实让人有些心酸。
虽然在他看来,尹大人不算是能吏,但不管如何,他也至少可说是个清官,而对一方百姓来说,地方官是清官便是求也求不来的幸运了。
卯时,谢良臣准时醒来,往窗外一瞧,已是晨曦微露。
六月的钦州天气已经十分温暖舒适,只要着单衣即可,谢良臣看外头阳光明媚,便打算不在家中吃早饭,而是出门逛逛。
然后他就发现了一种很熟悉的食物,螺丝面。
是的,不是粉,也没有酸笋、炸脆的腐竹、豆角和花生,就是面而已。
因为酸笋这种东西并非原产广西,而是海南。
明朝琼州同知顾岕曾写了一本《海槎余录》,他在里面就介绍了酸笋的历史起源,即:“酸笋大如臂,摘至用沸汤泡出苦水,投冷井水中浸二三日,取出,缕如丝,醋煮可食。好事者携入中州,成罕物……”
京城那些大户人家常用来解酒的酸笋鸡皮汤,说的就是这种酸笋,而不是四川放了盐的泡笋。
不过虽然没有酸笋,广西人吃螺丝的历史却十分悠久,也常用其来吊汤,所以谢良臣现在吃的这碗面里才会也有螺丝。
吃完面,谢良臣又开始逛起了街,想看看钦州的物产如何。
然后他就发现,除了荔枝和龙眼之外,钦州的物产其实很丰富,各种各样的水果就不说了,谢良臣还看见了玉米和番薯,甚至还看见了一盆被用来当做观赏植物的辣椒!
前世如玉米、番薯、花生、辣椒等作物,基本都是在明朝时传入我国,但是在这个时代,谢良臣之前一直没见过这些东西。
联想到之前自己在鸿胪寺与卢子望翻译各种西学书籍时,发现西方此刻正处在文艺复兴后期,那么刚好就对应到了前世的明朝,也就是十三到十七世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