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乱国 第366节(4 / 7)
崔浩跪在地上,坚定道:“臣并非污蔑拓跋氏的先祖,而是按照陛下赐下的书册据实以记。至于子弟们妄言宗室,的确有错。但请陛下看在他们年少气盛,又是酒后失言,还请从轻发落,莫要寒了一众臣子的心。”
建宁王听到这话更加恼火,“你这分明是强词夺理!你休要在此混淆视听!不过是几个汉人,还罚不得了?!难不成大魏没了你们几个汉人就灭了不成!你说那书册是陛下赐予,可有证据?!当日陛下赐的礼物,皆有登记在册,从未有你说的那卷书简!”
拓跋焘冷冷地瞪着下面的二人。
建宁王会揪着崔浩的错处不放,一半是觉得自己的祖先受到了羞辱,一半是为了打压汉臣,将此前的面子找回来。
而崔浩,让拓跋焘感觉十分不满的是,事到如今,他依旧不觉得将旧时的陋习丑事记录在史册上是错的。崔浩似乎在用一种汉人特有的姿态,对他这个帝王极尽嘲讽之势。
“先将崔司徒和所有修史的子弟收押,此事容后再议。”
第二日朝堂之上,所谓的议事简直成了谩骂现场。没了崔浩的汉臣们群龙无首,又因自家郎君理亏在先,只能垂着头任鲜卑贵族们骂个够,再厚着脸皮请陛下从轻发落。
在汉臣们看来,拓跋焘不会降罪崔浩。因为崔浩写得是实情,并没有犯什么大罪。
然而谁也没想到,汉臣们的态度进一步惹怒了鲜卑贵族。
于是鲜卑贵族们,前无仅有地齐心上书,要求拓跋焘必须严惩崔浩等人。
第七百九十章 、出观
崔浩等人被关押的最初三日,众汉臣还有些底气。直到陛下下令搜查崔家时,才有人坐不住了。
不出意料,那卷号称是陛下赐下的书简不翼而飞。
如今能证明此书卷确实存在过的人都在金吾卫的大牢里,于是建宁王奉拓跋焘的旨意,开始对牢里的汉人子弟严刑拷打。
建宁王为了抓住这次打压汉臣的机会,丝毫不在意旁人说他屈打成招。
↑返回顶部↑
建宁王听到这话更加恼火,“你这分明是强词夺理!你休要在此混淆视听!不过是几个汉人,还罚不得了?!难不成大魏没了你们几个汉人就灭了不成!你说那书册是陛下赐予,可有证据?!当日陛下赐的礼物,皆有登记在册,从未有你说的那卷书简!”
拓跋焘冷冷地瞪着下面的二人。
建宁王会揪着崔浩的错处不放,一半是觉得自己的祖先受到了羞辱,一半是为了打压汉臣,将此前的面子找回来。
而崔浩,让拓跋焘感觉十分不满的是,事到如今,他依旧不觉得将旧时的陋习丑事记录在史册上是错的。崔浩似乎在用一种汉人特有的姿态,对他这个帝王极尽嘲讽之势。
“先将崔司徒和所有修史的子弟收押,此事容后再议。”
第二日朝堂之上,所谓的议事简直成了谩骂现场。没了崔浩的汉臣们群龙无首,又因自家郎君理亏在先,只能垂着头任鲜卑贵族们骂个够,再厚着脸皮请陛下从轻发落。
在汉臣们看来,拓跋焘不会降罪崔浩。因为崔浩写得是实情,并没有犯什么大罪。
然而谁也没想到,汉臣们的态度进一步惹怒了鲜卑贵族。
于是鲜卑贵族们,前无仅有地齐心上书,要求拓跋焘必须严惩崔浩等人。
第七百九十章 、出观
崔浩等人被关押的最初三日,众汉臣还有些底气。直到陛下下令搜查崔家时,才有人坐不住了。
不出意料,那卷号称是陛下赐下的书简不翼而飞。
如今能证明此书卷确实存在过的人都在金吾卫的大牢里,于是建宁王奉拓跋焘的旨意,开始对牢里的汉人子弟严刑拷打。
建宁王为了抓住这次打压汉臣的机会,丝毫不在意旁人说他屈打成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