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了道医之后 第59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比如华阴,茅山,等等地方都有很久的药材种植历史,甚至比野生的还好,都是进贡皇帝的贡品,有些官员进京述职,不好给京城大官送钱,都会送些当地有价值的土特产,往往说一句,这可是皇帝才能用的品级。

  可见药材栽培技术已经有了,只是可能没有现在那么多种类,且技术可能没有那么完善,但不能说没有。

  古代仙人传说,仙人也是有仙药园的。

  “可是咱们家,种植草药的话,没有人手,叫佃户种的话,他们肯定不会愿意,药材又不能吃,他们风险不是很大?”李福成考虑的是问题。不可能叫农民承担风险,烂在地里吧。

  李郸道想想道:“先开两分地试试吧,一些可以种在田埂的,比如夏枯草,板蓝,半夏,野菊花,薄荷之类的可以叫佃户们在路边田边种,我们去收就是了,这些去买也是十分便宜的,但也是能给周围农民创造收益,咱们还能赚个好名声。”

  第94章 你爹不敢

  思来想去,还是得开辟一块药田,但不是原有的土地,而是根据官府鼓励开荒的政策,看看有没有荒地,也不是自己开垦,而是从药商那里收集来种子,发给佃户们。

  根据官文,荒地谁开垦的就是谁的,头五年不用交税,后三年交半税,这个优惠力度很大的,只不过开始交税的,不管你种什么,你要么交粮食,要么交布匹,只有宋朝经济发达,才完全用钱来代替,现在虽然也收钱,但不是主要的。

  根据这个政策,就可以劝说那些有意开辟一些荒地的农民种药材,一是不影响自己的粮食作物,二十开荒他们也不一定种得起粮食,有那么多种子,且这种生地,种粮食产出也不多,收的可能还没有播种的种子多。

  如此种子由李家提供,他们提供劳动力,等李家再去收购,这种东西,也不需要经常打理。

  但这个决定不是父子两就可以做的,除了要老爷子同意,最好能再去族里说说,这种扶贫的好事,肯定是看看族里有没有人带头,做个示范。

  老李家算是家境好的,可也有住着一间茅房,两亩薄田度日的穷人,能带动族里贫农脱贫,说不定老爷子还能竞选下一任这支李氏宗族的族长。

  等李福德考了官,那这一支,还不是最少有个当地望族了。如果按照九品中正,一等富且贵,有权有势,二等权力稍微弱,但仍然世袭贵族爵位,富贵无边,三等贵且贫,属于清贵,四等富而不贵,就属于中品之列了。

  李氏五家七望中占了两望,分支别絮说不定也能搏个闻达于乡里,成为一方地头蛇,就跟本地泾阳县陈氏,就属于县中大世家了。

  比如斗破乌坦城三大世家什么之类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