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章(2 / 2)
“22亿?开什么玩笑。”冯啸辰不屑地说,“我们原来看中的,就是这些核心资产,所以能够接受其他资产的溢价。现在既然这部分核心资产落不到我们手里,余下的资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鸡肋了。如果普迈集团愿意以12亿欧元的价格转让,我们或许会考虑接受,超过12亿欧元,我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接受的。”
“这不可能!”海因茨尔说,“你们的财务人员对普迈的工厂已经进行过详细的评估,普迈工厂的资产,还有商誉等,价值起码在30亿欧元以上。我们答应以22亿欧元转让,已经是让渡了很大的价值了,怎么可能再做让步。”
“如果是这样,我们将拒绝收购普迈。”冯啸辰说着,就打算起身告辞了。
杨海帆一把拉住了他,劝道:“冯总,这件事……我觉得还是可以商量的。现在霍氏公司不是还没有和普迈签约吗?我觉得,如果霍氏公司放弃收购这部分资产,我们仍以25亿欧元的价格获得普迈的完整资产,还是能够接受的。”
第八百七十三章 霍特比的条件
演戏,一定是演戏!
博瓦德看着冯啸辰和杨海帆的对话,在心里下了一个判断。冯啸辰的口气听起来很硬,但脸上的表情却出卖了他,他分明是舍不得放弃这个项目的。至于杨海帆,自然是属于唱红脸的那位,他的作用就是避免把事情闹得太僵,以至于冯啸辰没有下坡的台阶。
接下来的谈判,就有些云山雾罩了。欧盟方面提出希望中方在收购普迈之后至少保留2000名以上工人的就业,并且要保留五成以上在欧洲的配件采购。冯啸辰和杨海帆则以核心技术未能到手为由,在这个问题上和欧盟扯皮,表示如果欧盟不改变初衷,他们就不承诺就业方面的问题。
在无聊的口水战中,第二轮谈判的第一场宣告结束了,大家需要去吃饭、调整情绪、商量对策,博瓦德倒是象征性地表示了要请中国客人共进午餐,但被冯啸辰非常不客气地拒绝了。冯啸辰这种表现,自然也被博瓦德解读为一种策略了。
“各位先生,我不明白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送走中国人之后,霍特比用很不满的态度对海因茨尔和博瓦德说:“霍氏公司似乎是无意之中卷入了你们和中国人之间的纠纷。我担心,如果你们和中国人之间的交易不能顺利达成的话,我的投资将会落空,届时我拿到的技术将无法创造出任何的价值。” ↑返回顶部↑
“这不可能!”海因茨尔说,“你们的财务人员对普迈的工厂已经进行过详细的评估,普迈工厂的资产,还有商誉等,价值起码在30亿欧元以上。我们答应以22亿欧元转让,已经是让渡了很大的价值了,怎么可能再做让步。”
“如果是这样,我们将拒绝收购普迈。”冯啸辰说着,就打算起身告辞了。
杨海帆一把拉住了他,劝道:“冯总,这件事……我觉得还是可以商量的。现在霍氏公司不是还没有和普迈签约吗?我觉得,如果霍氏公司放弃收购这部分资产,我们仍以25亿欧元的价格获得普迈的完整资产,还是能够接受的。”
第八百七十三章 霍特比的条件
演戏,一定是演戏!
博瓦德看着冯啸辰和杨海帆的对话,在心里下了一个判断。冯啸辰的口气听起来很硬,但脸上的表情却出卖了他,他分明是舍不得放弃这个项目的。至于杨海帆,自然是属于唱红脸的那位,他的作用就是避免把事情闹得太僵,以至于冯啸辰没有下坡的台阶。
接下来的谈判,就有些云山雾罩了。欧盟方面提出希望中方在收购普迈之后至少保留2000名以上工人的就业,并且要保留五成以上在欧洲的配件采购。冯啸辰和杨海帆则以核心技术未能到手为由,在这个问题上和欧盟扯皮,表示如果欧盟不改变初衷,他们就不承诺就业方面的问题。
在无聊的口水战中,第二轮谈判的第一场宣告结束了,大家需要去吃饭、调整情绪、商量对策,博瓦德倒是象征性地表示了要请中国客人共进午餐,但被冯啸辰非常不客气地拒绝了。冯啸辰这种表现,自然也被博瓦德解读为一种策略了。
“各位先生,我不明白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送走中国人之后,霍特比用很不满的态度对海因茨尔和博瓦德说:“霍氏公司似乎是无意之中卷入了你们和中国人之间的纠纷。我担心,如果你们和中国人之间的交易不能顺利达成的话,我的投资将会落空,届时我拿到的技术将无法创造出任何的价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