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啊,冯总有内幕消息吗?”其余的人也都惊讶地问道。

  冯啸辰尴尬了,不过还是习惯性地露出一种自信的神气,对众人说:“这是社科院内部的一项研究成果,目前还是处于保密状态的,大家不要外传。专家们认为,欧洲和美国的经济目前都过于偏向虚拟经济,这种状况持续发酵下去,迟早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届时欧美国家都会陷入危机而难以自拔。”

  “你说的迟早,大致是什么时候呢?”杨海帆问。

  冯啸辰想了想,说:“时间方面不太好预测,不过估计也不会太远,短则10年左右,最长不超过15年。”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2007年发生的,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偏差,离现在也就是10年时间,所以冯啸辰是敢于做出这种预言的。至于他说的什么社科院专家预测,就纯粹是扯虎皮做大旗了,别说是在1997年,就算到了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2006年,都没有一位权威学者发出过有效的警告。

  顺便也说一句,2007年的次贷危机,同时也引发了经济学理论的危机。经济学家们在经济学里引入了比天文运算更复杂的数学模型,却连即将爆发的一场全球性危机都无法预警,这让人不得不怀疑经济学的价值。在次贷危机之后,许多经济学者都开始反思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合理性,提出经济学研究要重返世俗,不应再在这种数学游戏中自娱自乐。不过,反思归反思,经济学毕竟是一个能够容纳得下数十万教授、学者就业的庞大产业链,谁也不敢轻易地把自己以及同行的金饭碗砸烂。

  阮福根、包成明等一干人都属于冯啸辰的粉丝,一句话从冯啸辰嘴里说出来,他们天然地便会相信五成,余下的五成则要结合自己的常识再判断一下。听冯啸辰说欧美在10年之内就可能发生一次如当下亚洲金融危机一般的大危机,众人都有些莫名的兴奋。

  “啸辰说的这个,我倒是有几分相信。”杨海帆说,“我这几年和欧洲企业打交道也不少,感觉欧洲企业的确有些浮躁了,没有咱们中国企业这样扎实。”

  “他们也就是还有一些技术,否则单凭干劲的话,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韩江月评论道。

  姚伟强怯怯地说:“可是人家的技术跟咱们相比,还是强出不少的吧?咱们要想去收购欧洲的企业,我觉得够呛。”

  包成明笑道:“老姚,你这就保守了。过去你想过能够收购日本人的企业吗?日本新永轴承,我记得你过去对这家企业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现在你都想要收购它了,这才几年的时间啊。”

  “这……”姚伟强挠挠头皮,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说道:“老包这样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我最早倒卖轴承的时候,新永轴承可真是高不可攀的,哪家厂子要买新永的轴承,我们都会高看它一眼,觉得这家企业有实力,居然用得起这么高档的轴承。谁想到,这才十几年时间,它竟然就要倒闭了。”

  阮福根牛烘烘地说:“这就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老阮当初做企业的时候,就想过,谁也不是天生就该当农民的,我老阮那个时候是农民,说不定哪天也能和这些国营企业平起平坐呢。”

  姚伟强斥道:“老阮,你就别吹了。那时候你也就想着能够和县里的国营企业比一比,你想过和日本企业平起平坐吗?秋间株式会社,我也听说过这家企业的,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吧,搁在过去,人家跟你老阮说句话,你都要吓得尿裤子了吧?”

  阮福根和姚伟强都是海东的民营企业家,虽然不是做同一个行业的,但过去也就认识,这些年因为有冯啸辰这样一个共同的熟人,相互之间走动还比较多,说话也就越来越随便了。姚伟强好歹是当过“轴承大王”的人,骨子里有些霸气。阮福根一向低调,赚了钱还经常说自己就是一个农民。姚伟强针对阮福根的这个毛病,平时没少贬损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