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伯利点点头,说:“是的,我的确听到他们的评价了,我们也看到了使用这种新工艺的贵国滨海第二化肥厂目前生产情况看起来很稳定。但是……”

  “伯利怀疑那几位先生的信用?”

  “不不不,我想他们的信用是非常可靠的。”

  “那么,伯利先生认为现在自己看到的这家化肥厂,不是真实的?”

  “我丝毫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担心……呃,毕竟它是一种新工艺,对不对?”伯利有些招架不住了。

  冯啸辰说:“没错,它的确是一种新工艺,是一种能够提高效率20%的新工艺,而且它的造价会比日本池谷制作所提供的同样产能的装置低20%以上。我们国家的保险公司愿意对这种新工艺的可靠性担保,所需要支付的保费完全由我方承担,不需要贵方增加支出。”

  “可是,还有……”伯利搜肠刮肚地寻找着新的理由。

  “伯利,我们应当相信专家的评价。”哈格纳冷冷地开口了。他知道自己的这位手下与日本人过往甚密,一直都在鼓吹不要等待中国企业,应当直接与日本企业签约。哈格纳本人其实也是更相信日本人的技术,无奈日本企业的报价比中国企业高出了15%以上,而且在建设工期、售后服务等方面都表现得非常苛刻,远不如中国人那么好说话。

  一套大化肥设备投产之后,是要用上几十年的,后期的维护、修理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中国人开出来的售后服务价格比日本人要低得多,阿根廷也不是什么富裕国家,这种地方是能省一点算一点的。

  如果中国人没有开发出新工艺,而是被池谷的工艺许可证束缚住了,无法承接阿根廷的项目,那么哈格纳也就死心了。现在听说中国人搞出了新工艺,这种新工艺的效率还挺高,并且得到了十几家国际知名企业的认同,哈格纳的心理天平就向中国这边倾斜过来了。

  “伯利,回去之后你就开始启动招标程序吧,让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分别提供他们的标书,我们把选择权交给招标委员会的专家们。”

  哈格纳对伯利说道。

  第六百九十六章 这是我们高校的职责

  轰轰烈烈的一场技术鉴定会结束了,勃朗公司、埃尔公司等西方企业的代表带着装备公司赠送的丰厚礼品,离开了中国。哈格纳则带着伯利等随从,由蒋宪宇、赵赫等企业里的干部陪同,前往北化机、新阳二化机在其他省份的几个工地继续进行考察,这种考察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对中国制造的信心。

  送走各路外宾,冯啸辰这才有时间会见专程从浦江过来做技术报告的王宏泰。这一次,冯啸辰是打着技术研讨的旗号,把那十几家欧美公司的代表请过来的。钌触媒工艺是时下化工领域的一个热点,而中国在这方面颇有一些建树,所以大家都想看看中国在钌触媒合成氨工艺方面有些什么样的创新,这些创新是否能够对他们有所启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