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言既出,会议室里立马就炸了锅,众人瞠目结舌,纷纷喊了起来:

  “什么,德国企业?”

  “没有搞错吧,合资企业,怎么会落到咱们东山来了?”

  “老于,这个玩笑开大了,乔子远不会是喝多了,跟你闹着玩的吧?”

  “……”

  分管教科文卫的副专员是个女同志,名叫黄惠娥,有点文化,她止住了众人的喧哗,对于长荣说道:“于专员,我觉得这事有点问题,很可能是乔厅长以讹传讹听错了。咱们东山的工业底子这么薄,德国机械企业怎么可能要在咱们这里搞合资企业?如果是搞农产品加工,倒是有点可能性,毕竟咱们东山的荸荠、黄红麻这些还是有点优势的。”

  “小黄,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分管工业的副专员刘志武不乐意了,他是东山地区的老领导,今年已经快满60岁了,对地区里的企业极有感情。他掰着手指头算道:“咱们的鼓风机厂,那是1953年建的厂,放在全国算也是老资格了。还有东山机械厂,200多人的大厂,好多产品都是国内独一份的……”

  “老刘,老刘,这些就别算了。”于长荣赶紧打断刘志武的计算,他知道,这位老先生一旦打开话匣子,没有个把小时是刹不住的,他现在可没时间听刘志武盘点这些家底。

  “有关这个问题,大家不用怀疑了,我已经向乔厅长反复确认过。德国企业所以会到咱们东山来投资,是因为对方是一位爱国华侨,而且很可能就是咱们东山人……”

  于长荣说到这里,把目光转向范永康和熊小青二人,问道:

  “老范,老熊,你们俩有没有什么印象,这位爱国华侨会是什么人呢?”

  第八十五章 净水泼街迎外商

  早在于长荣说有德企要在东山投资的时候,范永康和熊小青就已经在心里紧张地盘算开了。于长荣说的是东山,但这次有资格来参加会议的县级领导,却只有他们二人,这就充分说明德方意向的投资地方并不是泛泛地指向东山地区,而是明确限定在桐川县了。否则,以桐川县那点薄弱的工业实力,他们俩有什么资格坐在这里听这个会议。

  两个人都是在桐川县工作多年的,对桐川的情况了解颇深。听到于长荣说起爱国华侨,又是在德国生活的,范永康心里已经有数了,此时轻轻咳嗽一声,说道:“谢书记,于专员,如果要说起爱国华侨,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冯老的夫人晏乐琴女士,因为冯老就是我们桐川人。”

  “冯老?”谢凯一愣,“哪个冯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