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冯舒怡拍拍她的脑袋,说道:“很快,等你这个哥哥回中国去把那边的事情安排好,我们就回去探亲。”

  大家说笑着吃完了饭,冯啸辰摸着鼓鼓囊囊的肚子,这才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对晏乐琴说道:“奶奶,让你看笑话了,我是不是真的吃得太多了?”

  晏乐琴瞪着眼训道:“你瞎说什么呢,在自己叔叔家里,想吃就吃,有什么吃多吃少的问题?”

  冯舒怡把餐具撤走,又给众人倒上了咖啡。众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开始说起了正事。

  冯华首先介绍了一下卖技术的情况,道:“你那几项技术,舒怡已经帮你提交了专利申请。我联系了几家企业,他们对这些技术有些兴趣,愿意出钱购买下来。初步谈下来的价格大约在160万至180万马克之间,具体的还要等他们做更正式的评估之后,才能确定。”

  冯舒怡插话道:“这已经是我们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的价格了。当然,你如果愿意再等待一些时间,或许可以卖一个更好的价钱。”

  冯啸辰坚定地摇了摇头道:“不必了,160万马克已经足够我做事了,时间对我来说更为宝贵。”

  这个决定是大家事先已经谈好的,冯华也没有再予评论,而是继续着此前的介绍,说道:“我已经用你和你婶婶的名字注册了一家投资控股公司,你婶婶是法人代表,你是大股东,占90%的股权。然后,我们会再用这家控股公司收购一家濒临破产的机械企业,由这家机械企业到中国去投资建厂,你可以利用这家工厂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这种运作方式,外人无法察觉出来吧?”冯啸辰不放心地问道。金融和法律上的事情,他懂的不是太多,只能求助于冯华和冯舒怡。

  冯啸辰想开一家自己的企业,但目前国内的政策对于私人办企业还有很多的限制,尤其是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林林总总的各种麻烦将会层出不穷。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利用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引进外资的政策,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一家合资企业。这样一来,国内各级政府非但不敢找麻烦,而且还会给予种种的便利。

  在改革之初,甚至直到90年代,三资企业在国内享受到的都是超国民待遇,税收上有各种减免,地方官员会给予各种照顾。进入新世纪之后,无数“有识之士”对此口诛笔伐,认为这种超国民待遇是有悖平等精神的,更有人怒骂这是有损尊严的行为,觉得前一代人是奴颜婢膝等等。

  其实,这只能说是时过境迁,饱汉子不知饿汉饥罢了。80年代初,中国国内严重缺乏建设资金和先进技术,只能求助国际市场。由于冷战的影响,西方世界对于到中国投资以及向中国转让技术都是有一些疑虑的,在这种情况下,你不放下身段去迎合对方,还能如何?

  没有当年的委屈憋气,哪有今天的骄横跋扈,这个道理要想通其实也不难。

  冯啸辰是通晓这一段历史的,成大器者不必拘小节,为了做一番大事业,现在钻一钻空子又有何妨呢?更况,他钻这个空子并没有损害国家的利益,相反,还是大大有利于国家建设的。

  虽然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问心无愧,但冯啸辰还是要慎重地评估一下风险。他用自己出售专利的钱来进行投资,其中有许多不能公开说的环节。其一,出售专利这件事,是不宜公开的,国内对这方面的政策非常暧-昧,尤其是当他还是国家机关里的借调人员的时候。其二,这些投资资金的所有权是属于他的,这也是不能对外人说的,他只能说是自己的叔叔婶婶帮忙拉来的投资,否则,一顶资本家的帽子扣在他头上,也是麻烦无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