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362节(6 / 7)
可是,这些话在徐太傅喉头里滚了几滚,终究又咽下去了。
云层后,晨光洒落,映照在林繁年轻的面容上。
徐太傅看着他,就这么忽然间,仿佛又看到了先太子,看到了先太子曾经的一言一笑。
平心而论,他以前并不那么喜欢先太子。
赵临太孤勇了。
徐太傅一直都坚持,大周不需要一个一心要御驾亲征的皇上,需要的是坐在金銮殿里、让朝堂稳固的皇上。
开疆扩土,是将军们该做的。
大周不缺将,当年的大周,有最出色的三军指挥,最英勇善战的大将军。
同时,百废待兴,正是要狠抓内政的时候。
可赵临在这一事情上不听他的,坚持南征。
反倒是赵隶,老老实实留在京中,替建隆皇帝分忧、处理政务。
再后来,赵临死了,死在泰山上。
徐太傅甚至想过,这是不是上天替大周做出的选择?
直到二十余年后,他才从林繁的檄文里知道,做出选择的不是上天,是做弟弟的夺走了兄长的性命。
檄文,是林繁的一面之词。
↑返回顶部↑
云层后,晨光洒落,映照在林繁年轻的面容上。
徐太傅看着他,就这么忽然间,仿佛又看到了先太子,看到了先太子曾经的一言一笑。
平心而论,他以前并不那么喜欢先太子。
赵临太孤勇了。
徐太傅一直都坚持,大周不需要一个一心要御驾亲征的皇上,需要的是坐在金銮殿里、让朝堂稳固的皇上。
开疆扩土,是将军们该做的。
大周不缺将,当年的大周,有最出色的三军指挥,最英勇善战的大将军。
同时,百废待兴,正是要狠抓内政的时候。
可赵临在这一事情上不听他的,坚持南征。
反倒是赵隶,老老实实留在京中,替建隆皇帝分忧、处理政务。
再后来,赵临死了,死在泰山上。
徐太傅甚至想过,这是不是上天替大周做出的选择?
直到二十余年后,他才从林繁的檄文里知道,做出选择的不是上天,是做弟弟的夺走了兄长的性命。
檄文,是林繁的一面之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