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48节(3 / 7)
这下子,大姑娘小伙子们不分派系不问来路,都集体高兴地跳了起来。
薛秀琴激动地大喊大叫:“太好了,我们就希望您能够将我们成功的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戈壁滩变成绿洲,让大家都不愁没瓜菜吃。”
冯祥生认真地强调:“记者同志,你可以去一趟农场团部,那里还有台田和鱼塘,这是改良盐碱地的好办法,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成效。你也应当去一趟济北农场,那里的沙漠有我们种下的万棵树苗,现在已经长成了。”
周记者连连点头:“好,你们才下乡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做了这么多事。你们是新时代知识青年的典范,社会主义新青年就应当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投身建设中来。我要好好调查,我要好好写这篇报道,让你们的经验可以造福国家更多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民。”
她认真地对高连长提出请求,“我希望能够留在这里,跟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来真正体会西大滩戈壁建设者的精神。”
高连长点头:“我得向上级汇报一下。”
这就是个流程问题而已。
周记者又认真地看田蓝:“你们有什么问题是希望我帮忙解决的吗?”
记者号称无冕之王,他们下去做调查的时候,常常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田蓝毫不客气,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有,我们需要钢材,这样才能在戈壁滩上建造更多的大棚。”
第36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周记者在西大滩知青连待了整整一个礼拜。她还真说到做到, 的确跟大家同吃同住,就连下地劳动都半点不含糊。
在搜集了足够的素材之后,她备动身离开。下一站她先是济北农场, 调查沙漠种树的存活情况。然后再去团部农场,看他们制造的台田,这些新田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考验,现在产量如何。
临走前,周记者认真地夸奖这群年轻人:“你们才是真正的革.命者,践行着革.命理念,要是当代青年都像你们这样积极投身一线建设, 那不管什么豺狼虎豹再出现,我们都不用害怕。”
大家赶紧表示, 哪里哪里, 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
↑返回顶部↑
薛秀琴激动地大喊大叫:“太好了,我们就希望您能够将我们成功的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戈壁滩变成绿洲,让大家都不愁没瓜菜吃。”
冯祥生认真地强调:“记者同志,你可以去一趟农场团部,那里还有台田和鱼塘,这是改良盐碱地的好办法,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成效。你也应当去一趟济北农场,那里的沙漠有我们种下的万棵树苗,现在已经长成了。”
周记者连连点头:“好,你们才下乡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做了这么多事。你们是新时代知识青年的典范,社会主义新青年就应当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投身建设中来。我要好好调查,我要好好写这篇报道,让你们的经验可以造福国家更多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民。”
她认真地对高连长提出请求,“我希望能够留在这里,跟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来真正体会西大滩戈壁建设者的精神。”
高连长点头:“我得向上级汇报一下。”
这就是个流程问题而已。
周记者又认真地看田蓝:“你们有什么问题是希望我帮忙解决的吗?”
记者号称无冕之王,他们下去做调查的时候,常常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田蓝毫不客气,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有,我们需要钢材,这样才能在戈壁滩上建造更多的大棚。”
第36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周记者在西大滩知青连待了整整一个礼拜。她还真说到做到, 的确跟大家同吃同住,就连下地劳动都半点不含糊。
在搜集了足够的素材之后,她备动身离开。下一站她先是济北农场, 调查沙漠种树的存活情况。然后再去团部农场,看他们制造的台田,这些新田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考验,现在产量如何。
临走前,周记者认真地夸奖这群年轻人:“你们才是真正的革.命者,践行着革.命理念,要是当代青年都像你们这样积极投身一线建设, 那不管什么豺狼虎豹再出现,我们都不用害怕。”
大家赶紧表示, 哪里哪里, 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