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的青云路(科举) 第159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上此举,用意明显啊。

  不过这也是于景山的机会,若是能平定□□,这份功绩便是他以后为官的开始了。

  送走张博宇没几日,于景山便到了亳州。

  二人再次见面,江云康同样客气地给于景山摆了一桌的菜。

  “当年郡守大人要我蛰伏,还得多谢你的意见。”于景山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客气了,我不过是随便说两句,你能有机会,那也是你自己有些本事。皇上要你去梧州,你自个心中明白,若是能拿出本事来,皇上是个惜才的,自会对你另眼相看。但如果你没本事留在梧州,头顶的乌纱帽也会没了。于景山,这是你破釜沉舟,唯一的机会了。”江云康也举起酒杯,和于景山笑了下,便喝完杯中的酒。

  于景山自然明白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低落了这么多年,他是蓄势已久,只等去梧州大展拳脚。

  虽说梧州是个很不好的选择,但总比在槐县没有选择的好。

  “皇上想要余江以北安稳,若是郡守大人的三年任期里,能让亳州治安稳定,再回京城时,必定位极人臣。”说这话时,于景山多少有些羡慕。

  年少时满腔义气,做什么事都可以由着心情。但现在不一样了,身上的担子重了,每走一步都要反复盘算。说起来,江云康的官途除了突然守孝的事,便没出过什么大问题,如今才刚到而立之年,便凭着自己的本事担任郡守,等任期一到,必定青云直上。

  江云康笑道,“以前我倒是不知,于家小公子会拍人马屁来着。”

  于景山微微抬眉,“我说的是事实,咱们不妨看着。”

  事实上,往后还真如于景山说的一样,回到京城后,便官至二品。

  在亳州任期的三年中,江云康先是用免税安抚民心,为了百姓的生计,增设数个码头,加大余江两岸的贸易来往。并把新余等地更为先进的水车灌溉等技术,都引进到余江以北。

  百姓日子好了,□□就少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