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朱砂痣他不干了 第160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嫡孙是个大好的杰出少年,儿子却是个纨绔子弟,听说户部尚书怕儿子带坏了自己的孙子,小时候就把人带在自己的身边,与熙青云完美出身和知名才学相对的,唯一恐怕能说得上缺点的就是他那个整日寻花问柳的爹。

  估计熙照也是看自己的儿子不成器,才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孙子身上吧,他们主家就是想要和熙家攀门亲事,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户部尚书是皇帝的,还有嫁给王爷的妹妹,算得上半个皇亲国戚了,也是他们能够招惹的?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旁侧有另一个人问道。

  “听说有几个也是出众的,像是风雅书院出来的莫凌卿,还有天山书院出来的断阅白,甚至我近日还听闻萧山书院有个新弟子沈清容也不错。”有个人立马接道。?

  第二百零四章 外出听书,科举之事

  京城书院以国子监闻名,但要上国子监门槛太高,风雅书院、天山书院、萧山书院都是仅次于国子监的学堂。

  上面的这些人都是每个书院的杰出代表学生,几乎每年科举都能看到以上书院的学生。

  不少人为了给子弟博出个仕途,散尽家财只为夺得京城几大书院的入学名额,寒门难出贵子也是这么来的。

  其他地方的教育资源远远比不上京城,而有些人一出生就落在了起跑线的远远之外。

  每年科举取士不过三百余人,虽说每年各个城县间也有秋试,每城池可取士百名,但地方取士只能由本地户口的学子报考,通过后也只能担任地方芝麻小官,真正有抱负和才学的人自然不想要拘泥于此。

  想要当大官,就要考科举——

  每年几万十几万的学子竞争激烈,能上皇榜者可谓光宗耀祖,而且是眼下国泰民安,皇上重用新官,有点钱的人都知道给孩子上个好学堂。

  说书先生笑了笑,“莫凌卿是风雅书院最出名的学子,屡次学堂年试均为第一,听闻墨老还曾指导了他一年的学习,的确是有可能角逐前三甲之名,至于断阅白和沈清容,断阅白虽出自天山书院,可却是赵丞相一母同胞的妹妹之子,赵丞相历年来皆是考官,在文章方面颇有造诣,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能说出个一二来,断阅白在科举考试上有明显的优势。”

  “至于萧山书院的沈清容,那更不必说了,家世虽不及熙青云,其祖父沈萧山沈太傅,萧山书院就是他创立起来的,其父是正三品都察御使,家里面有不少文官,眼界和才识也不比他人要差。”

  这科举取士虽说以才学考试成绩高低论官,但是你看看,这其中的弯弯道道一个也没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