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俊生直言不讳:“3d电影讲究沉浸感,让观众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但采用120帧画面太清晰,太震撼了,反而让人无法入戏。而且这种过度的清晰让人觉得很不舒服,感觉不对头…”

  李鞍:“所以,你不鼓励这种尝试?”

  “…倒不是不鼓励,只是不看好这次的《比利·林恩》!”

  “…其实我也觉得清晰度太足了…”

  李鞍也摇了摇头…

  看来他自己也没有什么信心。

  很正常,为了迁就技术,他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叙事!

  大量使用透明的边缘和紧密的特写镜头,让整部电影显得匠气十足。

  “其实,这类的技术更适合用在战争戏方面…”

  “其实当初准备做120帧的时候,他们都劝我不要用,48帧的《霍比特人3》都失败了,用120帧风险太大,但我坚持要用120帧,我相信这个东西是有未来的。拍这部电影确实是个挑战,能够拍到这种程度,并顺利和观众见面,我已经满足了!”

  电影,被称之为“24帧的艺术”!

  但《霍比特人》系列却采用了每秒48帧的技术来拍摄和放映。48帧版的《霍比特人》能带给观众什么?会有更多的电影采用每秒48帧的技术来拍摄和放映吗?

  人的双眼及其数据传输系统每秒可以识别10-12帧画面,大脑的视觉处理中心会将每帧画面保留115秒。如果在前一帧画面尚且保留的115秒内大脑又收到一幅新的画面,那么就产生了画面在连续运动的感觉。放映帧率达到了16-24fs,人眼看到的基本是流畅的画面。

  48帧版本《霍比特人》系列,确实让画面更加流畅,运动物体更加清晰,甚至可能清晰得有点过分!

  观众这么多年来看的都是24fs放映的电影,已经习惯了模糊、抖动、顿挫和闪烁这些所谓的“电影感”,突然转换到流畅度和动作清晰度大大增强的画面,自然难以适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