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渣爹争天下 第163节(3 / 7)
秋叶急令兵部的人前来商议。
兵部的人当然是想打,北方陈兵几十万,光是每个月消耗的粮食数量就很惊人。这些人天天操练,不见见血是不行的。
就有人劝秋叶经常把大军拉出去溜溜,要不然时间长了这些人打仗都手生了。
秋叶也没有全部听他们的,打仗可不是一拍脑门儿的事情。
虽然进攻这件事不能一拍脑门,但是防御可是天天在做的,秋叶手中还有将近百万的大军,这支大军为了一统江南时刻做准备。而且这些都是百战老兵,这几年来从来没有放松操练。秋叶还是有信心能在江北的岸边迎头痛击江南的队伍。
人家都说“穷则变,变则通。”
这个穷不一定是贫穷的穷,一般是指被逼到绝路,不知道该如何维持现状的情况下开始改变。
在江南,局面虽然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但是上层确确实实是受了灾了。
到这个时候富贵已经清晰的意识到自己和上一次的失败是相同的,都说人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绊倒两次,但是富贵却发现自己在同一个地方真的是绊倒了两次,而且还没有爬出来。以前在一座县城里面,觉得自己被那些当地的大户人家牵着鼻子走,可没想到到了如今成了一国之君,仍然是被这一些大臣们牵着鼻子走。
有这样清晰的认知,也是因为这一次江南粮食没有丰收导致的。
江南多山地,比江北的人口少,同样耕地面积也比江北少。这里大部分都是靠天吃饭,江北还可以通过兴修水利改变一点旱涝的局面,但是江南却不行。
如果放在江北受了灾,很多时候是国库没有以往那么充盈。大户人家会唠叨几句日子过得艰难,实际上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在江北大面积耕种的情况下,上层是无论如何都能吃得饱的,受压迫的是最底层的人。
而在江南这个情况不敢说是翻个个,但是多少有些区别。
靠山吃山,因为这里有山有水,就是地里面产出的那些野物多少也能弄出来哄哄肚子,不至于像江北那样,一旦发生饥荒那是成片的死人。
江南如果发生了欠收这样的事情,大家顶多是到山里面躲着,然后采一些菌菇野果,或者是在某个地方偷偷的喂一些牲畜,对于一个农户来说,损失的大概是今年的收成,但是不至于饿的全家去要饭。顺便说一句,江南很少出现那种成群结队的乞丐。而北方几乎是每年的冬天或者是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一个村的人结伴去讨饭。
↑返回顶部↑
兵部的人当然是想打,北方陈兵几十万,光是每个月消耗的粮食数量就很惊人。这些人天天操练,不见见血是不行的。
就有人劝秋叶经常把大军拉出去溜溜,要不然时间长了这些人打仗都手生了。
秋叶也没有全部听他们的,打仗可不是一拍脑门儿的事情。
虽然进攻这件事不能一拍脑门,但是防御可是天天在做的,秋叶手中还有将近百万的大军,这支大军为了一统江南时刻做准备。而且这些都是百战老兵,这几年来从来没有放松操练。秋叶还是有信心能在江北的岸边迎头痛击江南的队伍。
人家都说“穷则变,变则通。”
这个穷不一定是贫穷的穷,一般是指被逼到绝路,不知道该如何维持现状的情况下开始改变。
在江南,局面虽然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但是上层确确实实是受了灾了。
到这个时候富贵已经清晰的意识到自己和上一次的失败是相同的,都说人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绊倒两次,但是富贵却发现自己在同一个地方真的是绊倒了两次,而且还没有爬出来。以前在一座县城里面,觉得自己被那些当地的大户人家牵着鼻子走,可没想到到了如今成了一国之君,仍然是被这一些大臣们牵着鼻子走。
有这样清晰的认知,也是因为这一次江南粮食没有丰收导致的。
江南多山地,比江北的人口少,同样耕地面积也比江北少。这里大部分都是靠天吃饭,江北还可以通过兴修水利改变一点旱涝的局面,但是江南却不行。
如果放在江北受了灾,很多时候是国库没有以往那么充盈。大户人家会唠叨几句日子过得艰难,实际上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在江北大面积耕种的情况下,上层是无论如何都能吃得饱的,受压迫的是最底层的人。
而在江南这个情况不敢说是翻个个,但是多少有些区别。
靠山吃山,因为这里有山有水,就是地里面产出的那些野物多少也能弄出来哄哄肚子,不至于像江北那样,一旦发生饥荒那是成片的死人。
江南如果发生了欠收这样的事情,大家顶多是到山里面躲着,然后采一些菌菇野果,或者是在某个地方偷偷的喂一些牲畜,对于一个农户来说,损失的大概是今年的收成,但是不至于饿的全家去要饭。顺便说一句,江南很少出现那种成群结队的乞丐。而北方几乎是每年的冬天或者是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一个村的人结伴去讨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