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渣爹争天下 第160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做皇帝这一块,富贵已经彻底败了。

  所以剩下的信富贵在考虑要不要读。

  最后,他选择打开让几个年纪不大,才华不俗,有能力参与皇位角逐的皇子来读。读的时候,他和其他儿子听着。

  第二天,几个皇子来了。富贵让人把信拿出来,交给了其中一位。

  这是一封还没有开封的信,上一封信里面秋叶阐述了自己治国的理念。那么这一封信就是讲如何齐家。

  重点讲如何教育孩子。

  在这里秋叶强调了一个概念。

  不要让太子在兄弟们中高人一等。

  太子的教育资源确实会比其他皇子更豪华一些。但是不能过分的强调太子将来继承大统。这样给太子莫大的压力也给了诸多皇子很多的心理不平衡,这将来都是兄弟斗得你死我活的根本原因。

  秋叶在信里面着重强调培养太子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第1个是皇帝的态度,皇帝先是一个至亲,在不损害国体的情况下,尽量和继承人与其他子女之间维持温馨的关系。第2个是内部态度,也就是宫妃和诸位皇子之间的态度,宫妃一旦被发现暗中煽动皇子之间的争斗,那么绝不能轻饶。第3个就是群臣之间的影响,总有些人想要从龙之功,当初武则天是怎么对待王勃的?武则天的儿子在斗鸡,结果王勃不知道轻重,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被李治两口子直接驱逐了,檄文是能随便写的吗?在此时的秋叶看来,这就是挑拨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斗鸡本来就是寻找玩法,王勃偏要卖弄文采写下战书,这不是恃才傲物,这是愚蠢至极。

  这三个方面从历史角度举例,经过论证再总结。要把其中的某些事例拿出来分析,总体来说是一篇观点很新颖的教育方法。

  这封信没有上一封信长,但也是让人读的口干舌燥。相比于读信时候的那一种震撼。现场听到的人更是陷入到了无端的猜测,特别是秋叶的这些弟弟们,在想是不是秋叶要给父皇灌迷糊汤。

  紧接着是第三封信,这一封信讲的是修身。

  中心意思只有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秋叶除了表达这个观念之外,还着重阐述了一下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其实这不算是什么新颖的观点。毕竟很早之前就有人说入芝兰之室如何,入鲍鱼之肆又如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