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179节(3 / 7)
埃德蒙已在萨拉处得知了发生何事,对此,他表示万分的赞叹, 称赞苏葵是一个“有智慧的文学家或者是评论家”。
她翻译的作品不仅没有因为两个文学流派的争端而受到冲击,反而因为巴尔的公开表态更加火热,大家对这部能够得到两方人认同的, 又是他们一直好奇的华国的小说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让它的热度蹭蹭往上涨。
他用赞叹的语言说他从来没有见过一部翻译作品能有这样的盛况,起码这一二十年没有。
“就这些?”冯立国疑惑看着她, 这就是她说的文化上的事情?完全是写他在那里夸来夸去, 即便是学了这么久语言, 他还是不能习惯这些直白的夸赞。
“当然不止这些。”苏葵笑了笑,将信直接递给他,“他应当是想要寻求与我们的交流。”
前面都算是问候关心,只有最后他提到,上一次来华国的交流让他非常记忆深刻,连巴尔也说华国拥有优秀的文化。因为文学作品的讨论,因为华国瓷器的热销,因为一部纪录片的引进,让大家对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重新充满了热情与好奇。
他希望还会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国家的人认识到华国的优秀文化。
“我明白了。”冯立国快速扫完前面,眼光直接落到最后面,然后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您明白什么了?”苏葵笑了笑故意问道,仿佛还是之前在学院里给他补课,问他问题的时候。
冯立国也不恼,沉静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喜意,一把将信拍在桌子上:“我觉得,机会来了。”
这封信也到了李先河手里,他也问苏葵:“你也觉得机会来了吗?”
“是的主任,”苏葵带着自信,“我们一直等候的时机到了。”
李先河和苏葵就两国建交这个问题已经谈论过很多遍,从萨拉第一次来华就开始讨论,当时两人得出的结论是,五年以内,她必定还会再来。
结果还没有五年,她又来了一次,上次萨拉借巴尔开讲座的机会来华国,和我们达成了多方面的友好,在大家以为要进一步发展之时,就发生了华苏两方关系破裂的事情。
自从上次她离开以后,两国交流一直没有什么进展。现在的关系各自都处在一个平衡点上,想要更近一步却没有合适的时机。
↑返回顶部↑
她翻译的作品不仅没有因为两个文学流派的争端而受到冲击,反而因为巴尔的公开表态更加火热,大家对这部能够得到两方人认同的, 又是他们一直好奇的华国的小说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让它的热度蹭蹭往上涨。
他用赞叹的语言说他从来没有见过一部翻译作品能有这样的盛况,起码这一二十年没有。
“就这些?”冯立国疑惑看着她, 这就是她说的文化上的事情?完全是写他在那里夸来夸去, 即便是学了这么久语言, 他还是不能习惯这些直白的夸赞。
“当然不止这些。”苏葵笑了笑,将信直接递给他,“他应当是想要寻求与我们的交流。”
前面都算是问候关心,只有最后他提到,上一次来华国的交流让他非常记忆深刻,连巴尔也说华国拥有优秀的文化。因为文学作品的讨论,因为华国瓷器的热销,因为一部纪录片的引进,让大家对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重新充满了热情与好奇。
他希望还会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国家的人认识到华国的优秀文化。
“我明白了。”冯立国快速扫完前面,眼光直接落到最后面,然后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您明白什么了?”苏葵笑了笑故意问道,仿佛还是之前在学院里给他补课,问他问题的时候。
冯立国也不恼,沉静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喜意,一把将信拍在桌子上:“我觉得,机会来了。”
这封信也到了李先河手里,他也问苏葵:“你也觉得机会来了吗?”
“是的主任,”苏葵带着自信,“我们一直等候的时机到了。”
李先河和苏葵就两国建交这个问题已经谈论过很多遍,从萨拉第一次来华就开始讨论,当时两人得出的结论是,五年以内,她必定还会再来。
结果还没有五年,她又来了一次,上次萨拉借巴尔开讲座的机会来华国,和我们达成了多方面的友好,在大家以为要进一步发展之时,就发生了华苏两方关系破裂的事情。
自从上次她离开以后,两国交流一直没有什么进展。现在的关系各自都处在一个平衡点上,想要更近一步却没有合适的时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