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户女 第133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来这个学堂就办在姑苏,千老先生为它起名为“无类义塾”。那些乞丐出身的学子抄下来的书,就是这个学堂的立身之本。

  无论男女老少,无论高低贵贱,只要有向学之心,无类义塾便都会收来做学生。

  只可惜后来私塾因为种种原因,只存在了十年便消失了,千家人便把这些书整理成了一间书屋,供人阅览。

  那些从无类私塾走出去的学子始终记得千老先生的恩德,这么几十年过去,千家都还会收到他们亲自手抄过来的书籍。

  当年,这间书屋只有小小的一间,如今已经有三层楼高,过路的乞丐,卖笑的戏子都可以尽情地在里头阅览书籍。

  天下的读书人都说,因为无类义塾才有了今天的姑苏。

  千老先生一直活到了一百多岁才去世,下葬时身上连一文钱都没有,用的也只是薄殓。

  张知鱼看着破败的千字,道:“千老先生是大周唯一一个陪葬皇陵的布衣百姓。”

  几人立即便崇敬地对着千府一拜,一时心情激动,也不想去买什么菜了,都一股脑儿地跑到了无类义塾。

  这间书楼如今已经修得格外高大,门边便立了半人高的石碑,写着千老先生的事迹。

  几人站在门口,看着这座高大的藏书楼都心生敬畏。

  张知鱼道:“千老先生打开了底层人通往神京的门。”

  几人呆呆地站在门口,周围也没有人面色有异,大家都司空见惯,甚至还有好些外地人也在一起发呆。

  张知鱼拉了顾慈和夏姐儿进门,里头热得跟蒸笼一般,却没人抱怨,大家都穿着布衣,张知鱼该看到有卖豆腐的小贩挑着空了的贩子领着女儿看书里的话,旁边还有裹了头巾的读书人悄声教他们认字。

  张知鱼走到写了医书的地方,坐下来细细翻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